腹泻、便秘 大肠癌警讯
阿公因糖尿病足截肢后心情郁闷,偷偷抽烟被家人发现。近日,他的足部出现伤口,因抽烟导致的末梢循环不良使得伤口愈合延迟,经过一个月抗生素的治疗才控制住足部感染。刚刚松一口气的家人又发现阿公频繁腹泻,甚至出现了血便。
在停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后,阿公的腹泻有所改善,但不久之后又复发,一开始只是大便带有血丝,后来逐渐转为明显的血便。本以为只是使用抗生素后引发的伪膜性肠炎,但经过直肠外科的大肠镜检查并未得出明确结果。第一次检查时,阿公的肠道未清理干净,无法进行检查;第二次虽然清理了肠道,但由于阿公的身体状况无法耐受检查。于是,家人选择了钡剂摄影检查作为替代方案,尽管无法直接观察肠壁黏膜,但至少可以评估是否有异常肿块。连钡剂都无法灌入阿公的肠道,引发了家人对恶性肿瘤的忧虑。
不久后,阿公因持续呕吐被送往急诊,诊断为严重的肠阻塞。进一步检查后发现,竟是大肠癌导致的肠道阻塞,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回顾阿公的生活习惯,长期牙齿不好导致不吃青菜,只吃煮烂的肉和常吃过夜食物。作为糖尿病患者,肠胃蠕动能力较差,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更长,本应多吃高纤维食物以促进废物排出,但阿公却反其道而行之。
大肠癌是国人癌症死亡的第三位,早期症状可能只是肠道习惯的改变,如无缘无故的腹泻或便秘、大便形状改变等。即使出现明显的血便症状,也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健康局目前推荐的四大癌症筛检中,包括粪便潜血检查。对于50岁以上的民众,每两年应进行一次粪便潜血检查。大肠癌的发生与遗传、肠道老化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保持定时运动和排便习惯、避免烟酒,都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措施。
民众过了50岁后应重视肠道健康检查。除了常规的大便潜血检查外,每五年应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或至少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肠镜检查。具有个人或家族肉症、大肠癌病史、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氏肠炎以及曾患妇科癌症的人群应提前进行全大肠镜检查。保护肠道健康,预防大肠癌的警讯已经响起,让我们共同关注并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