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护?如果身体不适,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
关于老年人健康防护措施的解读及建议
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点保护人群,针对他们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如发热、咳嗽等,应该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上医院?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的解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一、如何加强老年人的自我防护?
对于老年人来说,加强自我防护至关重要。继续倡导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提高全程接种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这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特别是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封闭场所。如果需要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居家期间要注意开窗通风,但应注意体感温差变化。管理好基础疾病,规律用药,避免因为害怕去医院而停药。保持规律作息,放松心情,保证睡眠,饮食规律,多喝水,尽可能避免吸烟饮酒。减少探视次数,避免增加感染风险。
二、家中同住人出现感染时,如何保护老年人?
如果同住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老年人作为易感人群更需要特别保护。减少直接接触是关键。若有条件,可将感染者转移至其他住所或用单独的房间进行隔离。注意保持手卫生,餐具消毒也非常重要。如果必须接触时,双方佩戴N95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做好共用空间的清洁消毒工作也很重要。同时要注意观察老人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三、如何判断身体情况不佳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就医?
对于无法准确表达身体情况的高龄老人或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成员或养老机构的护理员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以及老人的基础情况非常重要。每日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呼吸频率等是判断病情是否加重的关键。当老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精神状态减退、食欲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加强自我防护至关重要。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共同为老年人的健康护航。通过接种疫苗、减少外出、注意通风、慢病管理、规律作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当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观察并处理是保障他们健康的关键。针对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当遇到进行性加重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以及症状在好转后突然加重的情况,建议老年人及时到医院评估是否需住院治疗。除此之外,如果出现明显的肌肉酸痛、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轻微活动即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胸部压迫感、头晕腹痛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对于新出现的面部、手臂和腿部无力或活动异常,尤其是单侧为主的情况,以及大小便失禁、尿量减少等状况,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出现意识状态改变、定向力障碍等情形,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出现焦虑状况或情绪恶化,以及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的情况,也是就医的重要指征。
对于居家的老年新冠病毒感染者,应以对症治疗为主。首先要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给予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在补充水分时,要少量多次,避免一次大量补充水分引起胃肠道不适和心脏负荷加重。对于发热的病人,可以适当给予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但在使用退热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降温要缓,特别是对于体温越高、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要慎重。应用退烧药时还要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服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在中药应用方面,可以给予对症类中成药,但不建议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停用。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不建议中断其慢性病相关用药。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关注病情变化。在发烧期间,特别是使用退烧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血压监测。如果血压已经偏低,要特别注意降压药的用量,甚至可能需要停用。老年人还要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通常较为虚弱,稳定和行动能力都可能受到影响。要避免在家中跌倒甚至骨折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在活动时最好有家人的帮助,走道要畅通无阻。老年人在起身行动时也要注意安全,例如晚上去卫生间时要醒后半分钟再起床、起床后半分钟再站立、站立半分钟再行走等。只有全面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才能确保他们安全度过这段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