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八成保健酒没批号 盲目饮用有害无益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黄金酒和白金酒等保健酒的广告或许已经深入人心,它们的宣传口号如“黄金酒,送长辈”和“送礼升级,白金酒新风尚”,每每引发我们对健康与情感的思考。最近一则关于“黄金酒史玉柱团队涉嫌虚假宣传”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让人们开始更加深入地关注保健酒市场背后的故事。
近二十年来,如同春风化雨般,保健酒市场迅速崛起,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十家企业到现在的三千多家,保健酒市场已经成为保健行业的一大收入来源。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据调查,这些保健酒企业中有八成以上并未经过国家注册。尽管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但它们的产品质量和宣传的真实性却常常受到质疑。在这些企业中,三大巨头如劲酒、椰岛和致中和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但也无法掩盖整个行业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保健酒的问题也存在诸多争议。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由于国家尚无确切和统一的定义,市场上的保健酒五花八门。狭义上指的是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的酒类保健食品,而广义上则包括所有在普通酒里加了中药或其他活性成分、自称有保健效果的酒。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主任金宗濂教授则指出,只有狭义上的保健酒才能声称有保健功能。许多企业未经试验研究和国家正式批准就擅自出售所谓的保健酒,这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国三千多家保健酒企业中,真正获得“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的不到2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未通过认证。在记者的市场调查中,多款保健酒无法提供相关的研究报告或国家批文。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保健酒时面临巨大的风险。尽管一些保健酒的价格高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但它们是否真的具有宣传中的功效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这个保健酒市场日益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应该保持警惕,理性消费。国家应该加强对这一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只有这样,才能让保健酒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