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吃什么好?这3种食物养生专家很推荐!
对于骨质疏松这一病症,我们首先要明白其成因。通俗地讲,骨质疏松源于体内长期的钙质缺失,导致骨骼的质量逐渐下降,变得稀疏松软。想象一下,风化的腊肉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积会逐渐变小,同样地,骨骼缺钙的时间越长,骨质疏松的情况就越严重,骨骼也就越发脆弱。这就是为什么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当老年人被确诊为骨质疏松后,通常会得到的两个判断是:一、体内缺钙,骨骼质量下降;二、容易发生骨折。这两种说法都是准确的。骨质疏松的骨骼强度下降,变得“脆弱”,在遭遇外力冲击,如摔倒、碰撞等意外时,更容易发生骨折。
那么,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吃什么才能更好地补充骨骼所需的营养呢?许多营养学家和医生首先会推荐补钙。这包括食补、运动、晒太阳以及补充维生素D等方法。一些老年人认为,通过食物摄入的钙量就足以解决骨质疏松问题,但实际情况是,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仅仅依靠食物中的钙质补给,效果并不明显,更像是杯水车薪。
除了长期钙质摄入不足,骨质疏松还与胃酸分泌减少、钙元素吸收能力减弱有关。即使补充了钙质,如果无法充分吸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选择补钙食物时,除了常见的牛奶,还可以考虑白芝麻、虾皮、黄豆、魔芋等钙含量更高的食物。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饮用酸奶可能更为适宜,因为酸奶中的有益菌有助于钙质的吸收。
除了食补,老年人还可以选择氨基酸螯合钙等有机钙营养品来补充钙质,这些营养品更易于吸收。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与粥、米汤等含有植酸的食物一起服用,因为植酸可能会阻碍钙质的吸收。许多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也会推荐患者使用钙尔奇等钙制剂进行辅助治疗。
那么,针对骨质疏松的问题,选对补钙方法十分关键。人体的钙质在35岁后开始大量流失,因此35岁是补钙的黄金时间。尤其是女性,由于经期原因,更需要在35岁前就开始补充钙质。无论是食补还是选择营养品,都需要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为骨骼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