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迷思 医:血压非降越低越好
高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合理调控是关键
高血压,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隐形杀手”,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许多患者可能会认为,血压降得越低越好,但医师指出,对于高血压及冠心症患者,并非如此。林少琳医师,高雄阮综合医院心脏科的资深顾问,为我们揭示了真相。
林医师强调,对于高血压及冠心症患者,最理想的血压应维持在120至140/70至90mmHg。这一观点在INVEST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该研究对22576位有冠心症及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降血压药物治疗,结果发现收缩压低于120 mmHg或舒张压低于70 mmHg的患者,其危险性反而升高。这提醒我们,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
高血压的主要合并症包括脑中风、心肌梗塞、心衰竭和肾衰竭等。天天量测血压显得尤为重要。林医师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除了血压上升,年龄、性别、已存在的心脏病变、肾脏病或尿蛋白、糖尿病、吸烟、高血脂、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
控制高血压除了降低血压外,更要全面控制这些危险因子。治疗时,应以低剂量开始,若效果不佳,可考虑更换药物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研究发现,早期使用单一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不仅可以有效降压,还能降低尿蛋白和肾脏损伤,改善心室肥大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对某些早上6点到10点血压较高的患者,将部分降压药安排在睡前服用,对其24小时的血压控制特别有效。这一发现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存活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已超过癌症死亡率,这凸显了高血压控制的重要性。林医师的见解和研究成果,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高血压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文章《高血压迷思:并非降得越低越好》为我们揭示了高血压治疗的误区和真相。在追求健康之路上,我们需要更加明智地看待高血压,合理调控血压,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本站文章由网友『知心碍人i』投递,如果您觉得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另请注意,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