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链条监管,保障常态化核酸检测高质量开
随着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逐步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部分主要城市已经开始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一措施旨在更早地发现潜在风险并更快地实施防控措施。
为了更有效地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的监管变得尤为重要。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强调了全链条监管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关键作用。
日常监管是确保核酸检测质量的关键环节。北京市公安部门最近通报,已有三家核酸检测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警方立案侦查。对此,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查处。北京市卫健委已经组织多轮针对实验室质量安全的飞行检查,特别关注实验室是否存在出具虚假报告和违规多管混检等问题。
在核酸检测迈向常态化的过程中,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通知明确,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向承担检测任务的医学检验实验室派驻临床检验专家作为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检测过程。实验室需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记录关键环节的影像资料,以备后续查证。
为了确保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质量,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知指出,承担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的机构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包括符合大规模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规定、近两年内未受行政处罚,以及最近两次省级以上室间质评结果合格。
郭燕红表示,对于核酸检测机构,我们设立了“红绿灯”制度。符合准入条件的机构将受到绿灯审批,存在问题的则按照黄灯整改、红灯退出的机制进行处理。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也需要对每一家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严格的准入监管。
这一系列的措施旨在确保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的质量,为疫情防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随着国内多个城市逐步推行这一政策,相信我们离战胜疫情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