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紫爆气喘又发作?跟着节气调理
气喘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日益增长的态势,台湾亦不例外,其盛行率逐年攀升。以台北地区国小一年级学童为例,气喘罹病率在2009年高达20.74%,相较于1974年的1.3%,这一数字的增长令人震惊。如今,几乎每五位儿童中,就有一位遭受过敏气喘的困扰,这一现象与现代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文明的进步无形中催生了许多过敏体质的发展。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PM2.5超标、天空出现污染紫爆时,过敏症状发作的人数激增。众多研究报告指出,PM2.5的悬浮微粒会加重气喘患者的气道发炎反应。对于台湾日益严峻的气喘病患情况,这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气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发炎反应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间歇性的呼吸困难、喘鸣、胸闷以及咳嗽等。除了与遗传性过敏体质有关,诱发气喘的因素还包括过敏原的接触、气候的变化、呼吸道感染等。台湾地处亚热带,湿热的环境为尘螨、蟑螂、霉菌等过敏原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暴露于过敏原的机会。
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气喘问题?
1. 出现喘鸣,呼吸有咻咻声;
2. 有夜间咳嗽特别严重、反复呼吸困难、胸闷等病史;
3. 在季节交替时出现上述症状或症状加重;
4. 有气喘病和过敏性体质的家族史;
5. 感冒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伴有胸部不适(胸痛、胸闷);
6. 在接触某些诱因如毛的动物、运动、气温变化、尘螨、花粉、烟、二手烟等后,症状出现或恶化;
7. 气喘可通过抗气喘药物得到缓解。
中医治疗气喘强调整体调理与养护,借由体质的调理达到免疫功能的改善。中医对气喘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理论认为哮喘病常见肺、脾、肾三脏虚损,治疗时需根据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进行,急性发作期以化痰平喘为主,缓解期则着重扶助正气,经辨证后采用补肺、健脾、固肾等方法施治。
气喘的发作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冬季为发作高峰期,春夏为缓解期。在台湾,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尘螨,尤其秋末冬初与春末夏初是气喘容易发作的季节。中医治疗强调“天人合一”,顺应四季变化进行治疗能发挥最大效果。
春季是强化体质、益气固表的关键时刻。春季气候温暖但天气忽冷忽热,加上许多病毒特别活跃,这在中医学中称为“风邪”,特别容易引发感冒。对于气喘患者来说,春季的调养尤为重要。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气喘的信息和治疗方法,请访问《中医师叶濡端博客》。根据节气调理身体,让健康与您同行。随着季节的更迭,气喘的发作往往伴随着自然界的节奏。这篇文章由中医专家叶濡端为您解读,如何在不同季节调理气喘,减少发作。
春天,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升,但此时的气喘患者仍需警惕。感冒和上呼吸道的感染是引发气喘的元凶之一。在这个季节,增强抵抗力是关键。中医建议,可以配合春季的益气固表药物,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从而预防气喘的反复发作。
夏季,炎热的天气对于气喘患者来说,是一个最佳的调理时机。中医主张“冬病夏治”,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减轻或防止冬季的气喘发作。特别是夏季的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选用一些温热助阳的中药进行外敷治疗,可以振奋阳气、祛除内寒。配合三伏灸贴,在背部俞穴进行穴位调理,更能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秋季,气候干燥,是“燥邪”主令的季节。秋天的气息入肺,主要影响呼吸道以及身体的黏膜、皮肤等。气喘患者容易有干咳以及皮肤、眼、鼻干痒的问题。秋季的养生重点应放在养护肺阴、固护肺气上。可以食用冰糖银耳来滋润,或以中药如沙参、麦冬、百合、红枣等煮茶饮用,作为日常保养。
冬季,气候寒冷,“寒邪”主令。气喘患者在这个季节容易因寒邪诱发。除了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温暖外,寒性体质的气喘患者还可以配合冬令药膳来进补,助阳祛寒,减少气喘的发作。冬季最寒冷时,配合“三九贴”疗效更加显著。
无论您是成人还是小儿,只要遵循四季的特点进行调养和治疗,配合四季药膳食补,都能有效减少气喘的发作。由中医专家叶濡端的博客发布,仅供参考。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前往其博客了解更多内容。同时请注意,此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自行研判。关注季节变化,做好调理工作,让我们远离气喘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