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必须防范宝宝性早熟
一次,丫丫(化名)的妈妈在为两岁的丫丫洗澡时,意外发现女儿的乳房似乎出现了异常发育的迹象。更令人震惊的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个迹象愈发明显,丫丫妈妈惊恐万分,怀疑女儿患上了某种罕见的疾病,于是立刻带着丫丫前往医院寻求内分泌专家的帮助。
经过内分泌科医生的仔细诊断,确定为典型的假性性早熟。如此年幼的孩子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造成丫丫乳房发育的罪魁祸首,竟是妈妈为了美丽而使用的丰乳霜。由于丫丫妈妈经常贴身抱着女儿,丰乳霜中的成分被丫丫无意中吸收。
幸运的是,丫丫的情况并不严重,无需药物治疗。医生嘱咐只要避免孩子接触丰乳霜等含有雌性激素的产品,等待一段时间,最长不超过半年,症状自然会消失。
无独有偶,还有一名3岁的小女孩娟娟(化名)出现了阴道流血的现象。父母初时以为是外伤所致,但连续两个月出现类似情况后,母亲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来,他们发现女儿的乳房也开始发育,立即带其就医。医生诊断为真性早熟,这种状况若长期持续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尤其是身高。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娟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说到儿童性早熟,这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性早熟是指在性发育年龄之前出现了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阴毛出现、身高迅速增长等。对于女孩来说,如果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男孩在10岁前开始性发育,就可能被诊断为性早熟。但性早熟还有假性性早熟之分,即幼小的孩子没有生育能力,只表现出副性征的出现,如单纯的乳房提早发育、外阴生殖器发育、阴道流血等。丫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那么,为什么现在性早熟的孩子这么多呢?儿童性早熟的原因众多,其中环境污染可能是重要的一环。许多环境污染物中含有雌激素物质,如有机磷农药、塑料原料和塑料增塑剂、去污剂、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以及食品、油漆中的某些添加剂等。这些物质进入孩子体内后,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让孩子尽量远离这些“催熟”源。日常生活中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现的现象。如果发现孩子有性早熟倾向,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寻求治疗。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过度进补和高脂食品的摄入。
清代名医程国彭曾提出:“虚羸之体,全赖用胃,莫嗜高粱,淡食为最。”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宝宝性生长过快,最好是“粗茶淡饭、蔬菜常伴”。尤其要避免给宝宝食用饲料喂养的禽肉、反季节蔬菜和水果等,因为这些食品可能含有促熟成分。
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一定要多留心孩子的身体变化,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进补,让孩子远离性早熟的困扰。警惕儿童性早熟的风险:食品和生活中的潜在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性早熟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警惕某些食品和生活中的潜在因素,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油炸类食品
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等油炸类食品,由于其香脆可口的口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些食品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化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食用油炸类食品的频率,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某些儿童口服液
目前市场上针对儿童市场的很多补剂和口服液,标榜“长高长壮”的功效,相当一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可能会使孩子在短期内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对孩子的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口服液或补剂时,应谨慎选择,尽量避免含有激素的产品。
三、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尽量避免孩子营养过剩和接触激素类物质,家长应引导孩子保持均衡的饮食,多食用海鱼、海带、常见的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还要避免使用避孕药等药物,以及某些洋快餐、反季节蔬菜和颜色特别鲜艳、形体超出常规的水果。
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家长要放好自己的化妆品和避孕药物,避免孩子接触。由避孕药所致的儿童假性性早熟也时有发生,育龄母亲应将避孕药妥当保管,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2. 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和孩子分房睡。这样可以减少孩子接触到成人化妆品、药物等含有激素物品的机会。
3. 建议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洗澡,这样可以在很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孩子发育的情况。一起洗澡还能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了解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