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视力检查 避免老花眼「早」上身
张先生从小便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视力1.0,使他颇为自豪。过了四十岁的他渐渐发现,工作时的电脑与公文都变得模糊不清,用眼也更容易疲劳。对此,眼科医师的诊断是:老花眼的症状。对此诊断,张先生感到难以置信,他正值壮年,为何老花眼却提前找上了他?
对此,台大医院新竹分院眼科部的谢昀翰医师解释道,老花眼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在人过四十后都会面临。眼睛难以聚焦阅读太近的事物,需要将物体拿远一些才能看清。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看近物的调节力会逐渐下降。至于老花眼的成因,医学界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是水晶体的弹性和调节的睫状肌随年龄逐渐丧失功能。观看近物时,水晶体的弧度不足,无法将光线聚焦至视网膜。
谢昀翰医师进一步指出,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老花眼的问题会更明显。因为光线不足时,瞳孔会扩大,景深变窄。另一个典型症状是在大幅转移焦点时,影像会短暂模糊,这是眼睛的变焦迟缓所导致的。阅读时务必确保光线充足,以避免眼睛过度劳累。老花眼的度数在60岁后逐渐固定,最深约在300度左右。对于40至60多岁的人,建议每2至4年进行一次验光,以获得最适合的度数。老花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制作的老花眼镜进行矫正。轻度老花眼的人在阅读时,如果将书本稍为远离一些便能看清,并非一定要配镜。当度数加深,阅读感到吃力时,应佩戴眼镜辅助,以免眼睛过度疲劳,甚至引发头晕、恶心和眼球胀痛等症状。
谢医师也提醒道,现代高度近视的比例较高,加上3C产品的使用和太阳光的暴晒增加,他在临床上遇到的早发性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有所增多。长期的干眼症也可能影响视力品质。当视力持续模糊时,应该寻求眼科医师的全面评估,以免错过早期发现病灶和治疗的黄金时机。
《定期视力检查 避免老花眼“早”上身》由网友“等你爱我丶”分享,若您觉得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处理。同时请注意,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在面临视力问题时需自行研判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