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年轻化 三大误区有待纠正
十一月,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个“黑色的月份”。在这个发病高峰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专家提醒,气温的忽高忽低正是心脑血管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而往往被忽视的心脑血管年轻化问题,以及认识上的误区,实则正是疾病滋生的最大根源。
进入应季的立冬篇章,气温骤降,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在中医看来,心主血脉,心为阳中之太阳。血液的正常流动需要心脏的强大阳气来温运血脉。一旦心阳被寒邪损伤,便可能导致血运滞涩,从而诱发或加重各种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同样指出,血管也会“热胀冷缩”,寒冷能刺激血管收缩,增加血液中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在立冬期间,我们应特别关注心脑血管健康。避免在大风降温的天气里外出,不食用冷饮,及时增减衣物。进行适度的锻炼,最佳的运动时间是在上午九、十点钟以后或下午四、五点钟,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剧烈运动或局部运动。
纵深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问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年轻人一旦出现心慌、气短,尤其在运动后感觉更明显,或者出现一次性的胃、牙、颈、肩等不典型心绞痛症状,切莫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避免危险发生。
对于女性来说,55岁正是应该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却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身体的各项功能开始衰弱,血管变得脆弱,容易受损、恶化,修复功能也较差,不易康复。更糟糕的是,女性心脏病突发性和再发性的概率比男性更高。丈夫和子女平时应该多从生活细节中关心、呵护自己的妻子和母亲。女性自己也要更加善待自己的心脏和身体。
更令人担忧的是,20年后我国将迎来的心血管疾病高发期。虽然传统意识认为亚洲人患病的危险比西方人低得多,但由于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区居民的心血管发病正面临严峻考验。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心血管疾病将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守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