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应定期检查(名医讲堂)
儿童肥胖:一场关乎健康的无声战役
近年来,儿童肥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我国尤为突出。这一公共卫生难题背后,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织的复杂成因。而在环境因素中,家庭生活习惯和个人行为模式成为最大的幕后推手。
儿童期的肥胖不仅仅关乎一时的外貌,更是对青春期生长发育产生深远影响。其危害波及内分泌代谢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等多个领域,甚至对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影响可能延续至成年,增加一系列慢性病的风险。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儿童肥胖还可能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许多超重学龄儿童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几乎一半的肥胖儿童出现血脂异常。肥胖儿童的血压也高于同龄正常儿童,尽管在儿童期可能未出现高血压,但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却显著增加。
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肥胖可能让儿童在社交中遭遇困境,影响自尊,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导致不良行为。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障碍,如情绪易激、自我意识受损等。
那么,何时应该为孩子的体重担忧并寻求医疗帮助呢?并非所有肥胖儿童都需要立即就医。实际上,如今肥胖筛查的方式已经从单纯的身体质量指数转变为根据代谢异常来进行分型。对于6-10岁的儿童,如果伴随一系列症状如智力发育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或肥胖程度持续快速增加,则建议到医院就诊,筛查继发性肥胖。而对于10-18岁的青少年,如果体重持续超标,建议筛查代谢异常型肥胖。
还有一些儿童特有的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胖威利综合征等,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因其危害大,家长应予以足够重视。
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建议对所有儿童青少年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不仅仅是简单的身高和体重检查,更要关注其生长速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肥胖筛查策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减少未来慢性病的发生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