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潜伏感染 结核发病率降3成
防治潜伏感染:结核病的发病率成功降低三成
结核病,这个国人中最常见的法定传染病,在新北市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病例数量也相对较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北市卫生局推广的“潜伏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十年前相比,结核病的发病率已经降低了三成。
台大医院胸腔内科医师、疾管署结核病防治专家委员王振源指出,结核病通过飞沫传播,初期症状微妙,可能只是咳嗽、有痰。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午后潮热、夜间盗汗等症状,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感冒而忽略,导致治疗的延误,甚至将疾病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新北市卫生局的疾管科长许玉芬提到,新生儿注射的卡介苗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不能提供终身免疫。尽管结核病可以通过按时服药在2个月内停止传染,并在6个月内治愈,但治疗过程带来的副作用让部分患者选择中途停药,这样很容易导致接触者被感染,成为“潜伏结核感染者”。
王振源医生解释说,“潜伏结核感染者”是指那些已经感染结核菌但尚未发病的人,他们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但结核菌会在体内潜伏,发病风险约为5到10%。感染的第一年内发病风险最高。如果在此阶段进行预防性投药治疗,可以消灭体内的结核菌,降低九成的发病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北市多年来积极推广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和胸部X光巡检,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结核病病例。去年,该市共筛查了10万6823人次,并对“潜伏结核感染者”进行了预防性投药治疗。这些努力使得结核病的发病率在十年内降低了三成。
卫生局特别提醒,中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较弱,他们是结核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潜伏结核感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生率。今年,卫生局更从美国引进了丙型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将治疗对象扩大到全年龄层接触者。
《防治潜伏感染:结核发病率降三成》由网友‘来得及说分手″至本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