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寒号鸟是什么动物(寒号鸟是飞鼠还是鸟)
自小学教材以来,《寒号鸟》这篇文章便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从49年被选入语文教材至今,几乎每一个上过中小学的学生都读过这篇文章。
回溯到49年的教材,那时的寒号鸟小故事篇幅较长。故事中的寒号鸟是一只无所作为的牙婆,在温暖的季节里不筑巢,不听喜雀的劝诫,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被冻死。
曾经,关于寒号鸟并不是鸟类的话题在网上引起过一阵热议,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实际上,早在49年的书本上,寒号鸟的就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它,又名寒号虫,属于哺乳类,尤其在五台诸山较为常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经历了改编,注解也被取消了。我们学习这个故事时,很容易就被寒号鸟的姓名所误导,将其当作鸟类。实际上,这种小动物的正确名字应该叫鼯鼠。因为它的肉翅让它能在空中滑行,很多人就误以为它是鸟。
鼯鼠这种小动物因为怕冷,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发出鸣叫声,听起来就像是在哭泣,所以被称为寒号鸟寒冷中哭泣的鸟。古代人关注它,完全是因为其独特的鸣叫声。有些人听它的鸣叫声像是“凤凰不如我”,高调自信;也有人听其鸣叫声为“无所作为”,散漫随便。
正因为这两种鸣叫声,人们将寒号鸟塑造成一种骄傲自满且非常散漫的小鸟的形象。早在元明时期,陶宗义在《南村辍耕录》中就提及了这种奇特的动物。五台山上的寒号虫,夏天时羽毛绚丽,自鸣“凤凰不如我”,而到了冬天寒冷时,羽毛掉落如雏鸟,叫声则变为“无所作为”。
当代书本上专门配置了寒号鸟的图片,以防读者误解。明朝有一位叫张时彻的作家专门为其作诗。而在古代人的作品中,寒号鸟的形象并不只是负面的。清朝有人欣赏寒号鸟“凤凰不如我”的信心,为其品牌代言。也有作家将寒号鸟与凤凰进行对比,描述其独特的生存方式。
传说中的凤凰是神圣的,而寒号鸟则展现出一种不羁的自信。你凰非银杏树不栖,我寒号鸟住在荆丛当中;你凤舞九天,我安土重迁;你凤吃练食,我吃野果子;你凤凰飞在高冈,我落在百花丛;你凰口含神符,我随风飘荡自舞。这种对比展现了两种生物各自的特点和选择。
《寒号鸟》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描绘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从49年被选入教材至今,它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寒号鸟这一神秘生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了解到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魅力。深读此文,心中不禁对寒号鸟的形象有所感悟。寒号鸟虽常被人轻视,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它那种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精神状态,在当下社会显得尤为珍贵。这种无所作为的态度,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坦然接受。
寒号鸟的形象,在明代文人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他们欣赏寒号鸟的自信与坚韧。尽管生活充满艰辛,如同西北风中的寒号鸟巢岌岌可危,但他们仍然积极面对,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他们懂得人生的荣华富贵皆是傥来之物,生命的真谛在于健康与快乐。这种无所作为的态度,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有趣的是,寒号鸟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并未出现,却在明代大受欢迎。这大概是因为明代文人在文字狱中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得感叹“得也过不可也过”,只能随遇而安。这种心态与寒号鸟的形象相契合,使得明代文人对寒号鸟情有独钟。
这种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人生在世,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只能把握当下。与其为了未知的未来而焦虑不安,不如享受当下的每一刻。如同寒号鸟,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其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寒号鸟的形象代表了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这种态度显得尤为珍贵。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不妨学习寒号鸟的精神,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感谢那些明代文人,用寒号鸟的形象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由网友提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及抄袭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指定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