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理的人童年很压抑吗

女性不孕 2025-05-08 10:26女性不孕不育www.buyunw.cn

网络时代,各种流行词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诸如“人艰不拆”等词汇,不仅简洁生动,而且意味深长。它们如同时代的标签,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情感与体验。

“装”,似乎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状态。我们的手机朋友圈就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上面展示自己的一面。有些朋友在现实中可能过得并不如意,生活并不轻松,但在朋友圈里,他们展现的却是另一种面貌。那里充满了哲学、心灵鸡汤、养生之道,以及对国家大事的独到见解。面对真实的世界,他们却显得犹豫、无力,甚至不敢正视。

这种生活状态的分裂,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可以视为一种防御机制,一种避免直面现实的幼稚方式。这种分裂状态在网络上找到了共鸣,心灵鸡汤和成功学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解释自己的借口,一个心理安慰的港湾。人们在这里找到了自我感动,将伤感当作不愿改变的合理化理由。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需要找到合理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不足、欲望和破坏规则的行为。当我们习惯于为一切寻找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其实已经失去了自我负责的态度。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因此总是寻找各种借口来逃避。这种逃避心理,让我们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变得缺乏担当。

爱情,常常成为我们最普遍的合理化借口之一。比如我的朋友老李,他迎娶了一个年轻15岁的美女苏苏。他们各自所需,却各自隐瞒。老李担心孩子的样貌,苏苏则保持着天真的笑容和刻意的姿态。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在谎言之上,他们希望通过对方来填补自己生命中的空白。这种关系其实是一种退行状态,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需要被照顾的角色中,以此来逃避真正的现实。

我们总是习惯用“爱”作为借口,为自己找到退行的理由。在爱的名义下,我们逃避自我责任,把控制当作爱,把逃避当作依赖。这样的心态让我们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不敢面对真正的现实。

当我们谈论中国的“礼”与“理”时,我们发现“礼”已经成为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工具。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评价系统中,学会成为一个懂礼貌、懂事的孩子。真实的自我却被忽略。我们被要求扮演“好孩子”的角色,却不被允许表达真实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困境,我们不敢面对真正的现实,总是寻找各种借口来逃避。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找回真实的自我。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真正地进步。在父母眼中,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劝诫:“别哭了。”当我们问及为何要停止哭泣时,父母往往会有一百种理由来安抚我们。当我们沉浸于人类的感受之中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感受被压抑时,它们总会在适当的时机寻求释放。长时间的感受压抑会导致表达方式的扭曲,就像高压锅里的蒸汽,如果不释放出来,便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礼”与“理”之间徘徊和分裂。在人前,我们理性地按照社会的规则和公众的期望行事;然而在人后,我们却渴望无条件的包容和理解,希望亲人能够接纳我们的真实感受。这种渴望往往导致我们试图改变甚至控制他人,因为这是我们熟悉的相处方式。而“礼”和“理”成为了我们实现控制和服从的工具。

这种内心的分裂带来了许多恶果。其中之一是真诚的缺失。在一个不允许表达真实感受的社会环境中,真实的自我往往被视为任性和不懂事。大多数人选择遵守这些社会规则,即使这些规则压抑了他们的真实感受。例如,销售培训的讲师曾坦言,销售就是要在表面上恭维客户,脸上保持笑容,内心却可能充满骂声。

另一个恶果是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在中国社会,规则往往不是内化的,而是被视为符合他人评价的标准。例如,一些行为障碍的孩子在母亲面前表现得非常听话和乖巧,维护母亲的利益。这些孩子无法完成真正的社会化过程,因为规则是由母亲建立的,而母亲对规则的理解往往是混乱的。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一幕也反映了这种现象:当武则天登基做皇帝时,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听话”。在这个场景中,“听话”就是遵守规则。对于母亲和孩子来说,只有服从才能生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熊孩子”,这些孩子从未真正学习到社会化的规则。他们认为规则只适用于人前,也可以被打破。他们甚至会用所谓的“真理”作为合理行为的借口。

在合理的借口之下,我们逐渐失去了自我负责的能力。我们的人生就这样被自我毁在了所谓的“合理”借口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真实的感受需要被接纳和表达,而不是被压抑和忽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

上一篇:降温+雾霾 警惕心血管病加重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