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加深近视 医:正好相反
作者:梁智凯(眼科医师)
在门诊中,我遇到了一个九岁的男孩吴小弟,他的近视已经三百度。令人奇怪的是,尽管他的近视度数这么高,却没有佩戴眼镜。按理说,三百度近视的他应该坐在教室的后面,视力不足以看清黑板上的字,眼睛会眯得很厉害。
原来,吴小弟的妈妈为了让他不戴眼镜,购买了一款类似苍蝇眼的神奇眼镜。这款眼镜据说可以让吴小弟看到东西,而且因为镜片是黑色不透明的塑胶材料,所以比较不畏光。
听到这样的眼镜,人们可能会很心动。但实际上,这款眼镜只是利用效应产生的障眼法,虽然可以让你看到东西,但并不具备真正矫正视力的效果。它只是挡住了许多光线,让你比较不畏光,并不能过滤紫外线或保护眼睛。使用这样的眼镜,只能说明家长不愿正视孩子已经近视的事实,对孩子的近视控制与视觉品质没有任何帮助。
了解效应后,我们知道无论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等屈光不正的问题,只要眼睛眯起来,都可以消除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一些老年人为了看近物而不愿戴老花眼镜,也会选择眯眼。
有些家长会担心眯眼会导致近视增加。事实上,眯眼是结果而非原因。通常是因为近视到一定程度看不清楚,才会选择眯眼去看。近视本身就是一个度数逐渐增加的过程,但眯眼并非近视度数增加的原因。
许多人会告诫孩子们不要眯眼视物,以为这样可以减少近视度数,其实这样做毫无效果。当屈光不正到一定程度,看不到又希望看到时,唯一的方法就是眯起眼睛来看。这时应该交由医师判断,决定是使用药物治疗还是配镜矫正。
还有一个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散光。散光与眼球的前后长短无关,而是与的形状有关。如果像篮球一样呈正球形,则没有散光;如果呈橄榄球形,则有散光。
家长们听到孩子散光时往往会感到难以置信。在门诊中,我花费在解释散光上的时间往往比解决真正的近视问题要多。因为很多家长误以为看东西散开来、不清楚就是散光。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任何屈光不正,即使是近视,因为无法完全对焦,看灯光也会散开。只有经过验光矫正后才能确定是否散光。只要了解散光的定义,就不会被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所惊吓。
散光是先天的、遗传的,就像孩子脸型遗传自父母一样。它的变化不大,但会随着时间有些许变化。多数人散光度数并不会有过大的变化,不必过度担心。
散光的成因是黑眼珠的外形不是正球形而是椭圆球形,属于外形上的不完美。要修正外形上的不完美,需要经由手术才能改变。对于散光严重的小朋友,长大后可以考虑通过雷射近视手术完全修正。但在接受手术之前,可以通过佩戴柱状镜来光学矫正。柱状镜可以使得不同轴度的光线聚焦在一起,以眼镜来补偿角膜外形的不完美。
由于散光不会像近视一样快速增加,我们只需观察其变化即可。对于有过敏症状的小朋友,建议尽量控制过敏和揉眼睛的情况,以避免长期外力搓揉造成角膜外形改变导致散光增加。若散光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必须请医师检查是否有特殊疾病造成的变性。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眼镜不仅是装饰,更是他们接触世界的窗口。当孩子们需要配眼镜进行视力矫正时,我们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他们的未来视力健康。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关于散光的问题。
当孩子们进行视力检查时,如果发现散光度数较高,这时,专业的视力矫正建议通常会将散光纳入矫正范围。散光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它可能导致影像模糊,给孩子的视觉体验带来困扰。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散光不加以矫正,可能会加剧近视度数的增长,这对于正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数据源时报文化出版社的新书《救救孩子的恶视力-小小低头族的护眼之道》中深入了这一问题。本书致力于提高公众对青少年视力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在面对像散光这样的视力挑战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这本书以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实例,为我们揭示了保护孩子视力的关键所在。
这篇文章《眼加深近视 医正好相反》由热心网友『梦与孤独』至本站。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孩子视力矫正的一些见解。如果您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提醒各位读者,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形请结合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研判。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孩子们的明亮双眼,让他们在清晰的世界中自由、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