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的分类有哪些
从古至今,膏剂一直是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可分为煎膏、软膏、硬膏、敷药四大类。
1. 煎膏,也被称为“煎”,是药物煎煮后浓缩,再加入蜜或糖制成的半流体状制品。这种膏剂以滋补为主,兼具缓和的治疗作用,因其药性滋润,又被称为“膏”或“膏滋”。近年来风靡的膏方即为此类制品。单纯的煎膏根据稠度不同,分为干浸膏、浸膏、流浸膏,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
2. 软膏,古时候被称为“贴”,是一种半固体剂型,通过植物油、蜡腊、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加入药物后加热提取有效成分,或直接研粉掺入制成。具有保护、湿润、润滑或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中的药物还能通过皮肤吸收,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3. 硬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膏药”,是一种外用剂型,将药物溶解或混匀在基质中,然后摊涂在裱褙材料上供贴敷使用。根据基质的不同,硬膏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铅膏药、松香膏、橡胶硬膏、巴布膏剂等。其中铅膏药是最早出现的硬膏形式,它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在后世逐渐发展,加入主要药物以提高疗效。
4. 敷药,古时候称为“薄”,是将药物粉末调制后,敷贴在人体局部或穴位上的一种制剂。根据赋形剂的不同,敷药可分为水性敷药和油性敷药两类。现代的“涂膜剂”也应在此范畴之内。涂膜剂将药物及高分子成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外用液体涂剂,涂于患处后,溶剂挥发形成薄膜,既能保护创面,又能逐渐释放药物发挥治疗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顽固的疾病,而火疗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火疗通过燃烧特定药材产生的热量和药物挥发物,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达到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治疗效果。火疗的具体操作及效果还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各类膏剂在中医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以其独特的优点满足了不同的治疗需求。从古老的煎膏、软膏、硬膏到现代的涂膜剂,膏剂的发展见证了中医药学的不断进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