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患者药膳
深探低血压的奥秘与应对之策
在人体健康的舞台上,血压的高低如同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掌控着生命的和谐与平衡。当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时,我们称之为低血压。这种慢性持续的病情,虽不如高血压那样引人关注,但却同样不能忽视。
低血压,这个看似虚弱的体征,其实与体位、体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位性低血压,常常在体弱的瘦人、脑力劳动者中出没。而体质性低血压,则往往带有家族遗传的色彩。尽管它的症状如易疲倦、头晕、头重、头痛、心慌等,似乎并不足以引起巨大的恐慌,但也不能任由其发展。
在古老的中医理论中,低血压属于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其根源在于气虚、阳虚、阴血亏少或气阴两虚。对此,中医采用对因治疗,通过辨证施治,调理气机,补虚扶正,增强体质,以改善症状。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强度较小的运动增强体质锻炼,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睡眠,使低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患有低血压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需格外小心。避免突然变换体位,避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适当休息。因为这些都可能使血压进一步降低,引发不适。
中医药膳食疗法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通过补益气血、滋阴助阳的药物和食物,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血压的目的。比如人参、黄芪、黄精等中药,以及鸡蛋、鸡肉、羊肉等食疗常用的食物,都是低血压患者的良好选择。
在此,为大家推荐两款治疗低血压的药膳食疗方:
参芪粥:以人参、黄芪、茯苓为主药,搭配粳米煮粥,再加入红糖调味。此膳有益气补虚、健脾的功效,适用于少气懒言、身体羸瘦的人群。
龙眼枣膏:以龙眼肉、西洋参、大枣为主要原料,蒸煮后调入蜂蜜。此膳有补血安神的功效,对气阴两虚伴有贫血、心悸、失眠多梦者有很好的效果。
让我们在品味这些美食的也关注身体的健康,让低血压不再成为健康的绊脚石。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我们定能让血压回归正常,重获健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