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月饼礼盒搭售红酒价值过万
随着中秋和国庆“双节”的临近,节日送礼与公款消费等话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纪检部门为遏制不正之风反弹,对节日送礼和公款消费等行为加强了监督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尽管高压态势持续,节日送礼现象并未完全消失。
在采访中,记者以采购员的身份走访了多家酒店和商场,发现奢华礼品虽然已在柜台难觅踪迹,但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价格高昂的礼品定制服务。在北京金融街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多款高端酒类礼盒和礼篮。这些销售人员表示,月饼礼盒中可以搭配红酒,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在节日期间送礼的需求仍然旺盛。
一些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尽管“八项规定”已经实施多年,但在一些场合仍然需要送礼来维护关系。河南省某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刘某表示,为了在工程承揽、施工协调等方面进展顺利,每年都需要给相关单位和个人送礼。这些送礼行为已经成为了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潜规则。
为了规避风险,一些送礼者采取了各种策略。比如采用发放小巧精致的提货券、电子礼品卡等方式来替代直接赠送实物礼品。这些提货券和卡片的购买、赠送和报销环节更加隐秘,难以被监督部门发现。这也给监督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这种现象,专家认为监管不到位也是节礼现象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应该进一步细化购物卡、电子券等的购买使用规定,规范发票开具和报销制度。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廉政理论研究所所长尹利民建议扩大群众监督举报的渠道,构建监管节礼行为的大数据体系,让隐性节礼无处藏身。
在“双节”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也在网站上开设了中秋国庆举报专区。对于违规违纪人员将坚决查处并公开曝光。这一举措无疑给那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敲响了警钟。但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清明、廉洁的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