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化疗利与弊
肝癌治疗的新视角:栓塞介入化疗的利弊分析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栓塞介入化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这一治疗方法,我想在此分享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认识,同时介绍一本权威著作《肝脏肿瘤》的相关内容,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治疗方法。
在《肝脏肿瘤》这本由全球肿瘤专家合著的著作中,对栓塞介入化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介绍了化疗药物的种类及其疗效,包括烷化剂、抗代谢药、植物碱等。经过临床试验,这些单一药物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效率均较低,且部分药物的临床价值有限。联合化疗的效果也并未显著提高,且可能加重毒性反应。
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动脉栓塞治疗(TAE)的部分内容。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TAE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其疗效因患者的不同分期而异,对部分晚期患者可能无效。TAE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腹痛、恶心等。这些副作用不容忽视,需权衡治疗的利弊。
尽管介入化疗的有效率和副作用并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就目前而言,栓塞介入化疗仍是控制肿瘤发展的最理想方法之一。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进行一次介入化疗可以快速控制晚期肝癌的迅猛发展。
那么,为什么只提倡做一次介入而不是连续进行呢?这是因为化疗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晚期肝癌患者通常存在肝功能损害和身体虚弱,一次化疗伤害有限,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连续化疗将严重伤害身体,可能给癌细胞反攻的机会。一次化疗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以减轻对预后的不利影响。
当身体恢复良好后,可以考虑再次进行化疗。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介入化疗并非肝癌的“救命恩人”。在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发展情况以及治疗的副作用。
栓塞介入化疗仍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有效方法,但在决定治疗策略时,我们必须权衡利弊,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承受治疗的副作用。我们也在不断新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关于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或更多次的化疗,这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肿瘤的生长状况来综合判断。不能盲目决定,一刀切的连续化疗方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有一封来自2002年10月的家属来信,描述了一位肝癌病人的情况。这位病人在经过介入手术后,出现了食欲下降、身体无力、腹胀等症状,而且B超显示肿瘤有所增长,并伴有少量腹水和黄疸。当地医生提出了化疗的建议。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是否应该进行化疗呢?
这里要分享三个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中的患者是一位继发性晚期肝癌患者,全身多处出现肿瘤,由于年老体弱,一直拒绝化疗,选择中医治疗,结果几个月来生活能够自理,正常生存。第二个例子中的患者也是一位继发性晚期肝癌患者,虽然手术探查后恢复了饮食,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化疗,结果病情恶化。第三个例子中的患者原本病情稳定,但突然接受了化疗,导致肿瘤缩小后迅速恶化离世。这三个例子都表明,对于身体虚弱、多处肿瘤的晚期肝癌患者,化疗可能弊大于利。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化疗对于全身多处肿瘤的晚期肝癌患者来说,可能只对肝部肿瘤有效,但对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却无能为力。化疗对肝功能的损害无法避免,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来说,化疗会加速身体的损害,降低免疫力,给癌细胞可乘之机。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化疗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中医和西医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青年报》曾报道过,国内肝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时用药量过大、品种过多,导致很多患者剩余的正常肝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最终因肝功能衰竭而亡。医生应该改变“用药多就有效”的错误观念,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保护病人的肝功能。家属也需要理解并接受这一观点,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努力。对于那位满足与肝肿瘤和平共处主张的患者来说,他希望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时间带瘤正常生存。这也提醒我们,对于肝癌患者来说,除了治疗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