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体重,你的方法用对了吗
近年来,我国肥胖症的患病率持续攀升,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达到34.3%,肥胖率为16.4%,而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也不容忽视。更为严峻的是,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超过200种,涉及多个身体系统。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人们开始寻找各种减肥方法,从酵素、抽脂到低碳水饮食等,但有的方法可能会让人“大失所望”。那么,肥胖的根源是什么呢?
肥胖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饮食、运动、睡眠以及精神心理等方面。其中,遗传是内因,而在饮食、运动等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肥胖。我国居民肥胖的主要原因包括糖和油摄入过多,以及静态生活过多。含糖饮料、乳饮料和在外就餐都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
对于减肥方法,刘少壮主任强调,不应过分强调低碳水饮食,而是应该提倡高蛋白、高纤维、低脂低糖的营养概念。目前,医学上有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主要方法来解决肥胖问题。
营养治疗是通过医学监督基础上的营养调整来达到减肥目标。对于肥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通过营养调整减重10%~15%可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运动在减肥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动体内的脂肪需要运动的配合。
一些人使用减肥针进行减肥,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刘少壮主任解释说,像利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网红减肥针,虽然能起到减肥降糖的作用,但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适应症、剂量和用药时长等因素使用,并且需要配合饮食和运动调整。
手术治疗肥胖效果虽然明显,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严重肥胖或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后的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减肥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和科学的方法。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时,一定要理性对待各种减肥产品和手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是减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追求理想体重的道路上,我们时常面临挑战。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让减肥之路更加顺畅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建议。
孟化表示,面对减肥,我们需要权衡利弊,做出最明智的决策。手术前,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只有在手术带来的益处更大的情况下,才会推荐手术减重。更为重要的是,术后我们还将进行密切随访和指导,以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刘少壮则强调了减肥方法的重要性。他指出了一个常见的误区:许多人依靠节食来减肥,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方法。由于人体的能量调节机制,这种方法往往会导致肌肉流失,而脂肪比例却会上升,一旦反弹,后果不堪设想。我们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选择正确的减肥方法。无论是手术还是非手术方法,都需要改变行为方式。我们提出的体医融合方案,包括饮食、运动、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长期管理等方面,是一种全面的肥胖症治疗方案。
山东的一名肥胖患者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手术后配合规范的体医融合方案,成功从546斤减到了165斤。这充分说明了减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付出。
刘少壮还提醒我们,身体具有“能量补偿”机制。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基础代谢水平,使得运动耗能被抵消。减肥不能一曝十寒,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王伟作为一个实例,强调了树立正确的减肥理念的重要性。他的理想体重应该是70-75公斤,而现在体重93公斤左右。他意识到减肥过程中,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运动调整的必要性。一个术前体重比他还高的朋友,通过坚持饮食和运动调整,现在体重保持在理想状态。
孟化也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当下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问题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忽视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我们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减肥是一项需要科学方法、长期坚持和正确理念的任务。让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减肥观念,选择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迈向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