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辟谣用18问号9叹号
首都师范大学针对网络上流传的“强迫学生献血”的谣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系列充满情感色彩的辟谣声明。其中,连续使用了18个问号和9个叹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事件背景发生在2023年2月,网络上开始流传关于首都师范大学强制要求学生献血的传闻。甚至有一些消息称,学校为了防止女生以生理期为由拒绝献血,会进行某种形式的检查。这一传闻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热议,许多网友对此表示关切,也有一些在校学生表示并未遇到类似情况。
在面对这一网络风波时,首都师范大学通过官方微博于2月25日发布了辟谣声明。声明中采用了“咆哮式”的语气,并使用了多个强烈的标点符号,如问号、叹号等,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愤怒和无奈。声明中提到:“强迫学生献血?怎么可能?你们都来说说,你们在学校里遇到过这种事情了吗?学校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我还没开学呢,都好久没来学校了!谁回去献血了?上哪献血去?”这样的回应方式不仅生动有力,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声明还特别强调了当时尚未开学,学生未返校的事实,进一步削弱了谣言的可信度。
网友对于校方的回应普遍表示认可,认为校方的回应既生动又有说服力,通过强烈的情绪表达传递出了对谣言的愤怒和无奈。部分在校学生也主动发声,指出造谣者可能并不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献血活动需要自愿报名且名额有限,甚至需要“抢着去”。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是违法的。此次事件中,首都师范大学通过非传统的“情绪化”辟谣方式迅速平息了舆论,也反映了公众对于网络谣言的反感。校方的声明也强调了自身的立场和态度,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于学校的信任。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也体现了公众对于真实信息的渴求以及对于网络谣言的抵制。首都师范大学的回应方式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即在面对网络谣言时,除了用事实辟谣外,还可以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传递自身的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