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碰撞就瘀青 身体第一道警讯
夏天,是运动的季节,无论是跑步、骑行还是打球,人们常常因不小心碰撞而出现淤青血肿。很多人担心自己稍不注意就会青一块紫一块,那么该如何养生呢?让我们一起来一下。
血管是血液的输送管道,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血管壁非常脆弱,一旦发生碰撞,即使皮肤没有伤口,也会让微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皮下形成血肿、淤青。在血管受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自动发挥作用,形成血块止血。
当我们关注到身体无缘由地出现红点或淤青等异常表现时,我们需要警惕。这些瘀青可能是身体健康出现异常的信号。例如,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不佳可能导致小腿表皮出现红点,轻轻一捏就会产生淤青。更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自发性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或口腔黏膜血泡。凝血因子的缺乏可能导致肌肉或关节深层反复出血,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影响活动能力。
本期由血液肿瘤诊治专家陈国维医师为我们分享易瘀青的日常养生知识。下肢的点状出血或淤青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血癌、肝硬化等。洗澡时观察身体是否出现额外的病灶也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碰撞却常出现淤青是一个重要的身体警讯。例如,小朋友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后,可能会诱发过敏性的紫斑症,在肚子以下的区域如臀部、下肢出现红色微肿的斑点。这是一种血管发炎,造成皮下出血的现象,与自体免疫疾病有一定关联。而严重的肝硬化患者也可能出现血小板过低,导致下肢点状出血或淤青的症状。
即使是因碰撞引起的瘀青、血肿,也需要我们关注。一开始可以通过加压止血,减少血液外漏的情况。要特别小心处理头、腹部等关键部位的瘀青,因为这可能是贫血、头晕、血压不稳等隐藏疾病的表现。对于腹腔的外伤也要特别小心,如破裂等急性出血性休克可能需要紧急手术。
药物使用也可能导致血小板或凝血功能低下,引起瘀青。如使用抗生素、化疗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血药物等。这些药物的使用往往关乎生命,因此必须与医生详细讨论,不可擅自停药。
关注身体出现的每一个细节变化,了解可能的原因和后果,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环。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也要注重养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身体突然出现的自发性瘀青,常常是我们身体发出的第一道警讯。长期缺乏如维生素B12和叶酸等关键营养素,可能会因为造血原料的不足,导致血小板过低,从而容易出现瘀血。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应当保持饮食均衡,适度摄取肉类和新鲜食材。
当你发现自己身上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瘀青,可不要忽视。除了体质因素,这可能与你的药物使用、营养摄取以及血液状况息息相关。这个时候,建议前往血液肿瘤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查看红血球、白血球等血液成分是否出现异常。
对于容易瘀青的人群,日常生活中需特别小心。避免搬重物、减少激烈碰撞的运动,选择更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和游泳。泡温泉、烤桑拿等带有冲击性的休闲活动暂时先搁置一旁,以免因为皮下出血、血压波动等引发微血管破裂。
便秘和咳嗽这类看似平常的小问题,也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因为一用力可能导致血压或腹内压上升,从而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只有积极处理这些小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避免血管破裂,降低颅内、胸腔、肠胃道出血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危机。
那么,对于容易瘀青的朋友们,养生有哪些要诀呢?如果你在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药物后出现了瘀青,务必与医师进行沟通,调整药物使用,不可随意停药。增加活动,如游泳、在泳池中行走,既能让血液流通,又能减少碰撞和意外受伤的风险。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取新鲜蔬果、富含造血原料叶酸的肉类和蛋类,避免过度减重。
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不容忽视。只有充分了解并善待我们的身体,它才会以健康的状态回应我们。
注: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如有疑问或需了解更多信息,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