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喊冤:明明每天吃早餐为何还得胆结石
胆囊结石:成因、饮食与治疗的纠结
刚拿到体检报告的张先生感到十分冤枉。他从小听妈妈的话坚持吃早餐,长大后也遵循老婆的嘱咐每日早餐不断,然而命运却给他带来了胆囊结石的噩耗。这使他困惑:不是说长期不吃早餐才容易得胆囊结石吗?
面对张先生的困惑,他的朋友们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和建议。真正能为他解答疑惑的,是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惠东教授。带着焦点问题,我们一起来胆囊结石的成因、饮食与治疗之间的纠葛。
焦点问题一:为何每天吃早餐还会得胆囊结石?
李教授解释道,这个问题在门诊时常被问到。胆囊中的胆汁是由肝脏分泌并储存在胆囊中的,胆囊相当于一个“仓库”。当我们进食时,胆囊会收缩,挤出胆汁进入肠道参与消化。如果不吃早饭,一夜积蓄的胆汁无法参与消化,会浓缩并形成胆泥和其他沉淀物,刺激胆囊膜,形成结石。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结石是有道理的。
那么,为何有些人有吃早餐的习惯仍得了胆囊结石呢?李教授说,得胆囊结石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雌激素分泌、胆囊功能以及早餐内容等。摄入脂肪时,胆囊更易受到刺激而收缩。如果每天早餐过于清淡,对胆囊的刺激可能不够。他建议早餐时要保证适当的脂肪,如加个蒸水蛋或在粥里滴几滴麻油。
焦点问题二:长期吃素是否增加胆囊结石风险?
都市中越来越多的素食者,有人担心长期吃素会增加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李教授解释,摄入脂肪时,胆囊受到刺激而收缩。如果长期素食且饮食过于清淡,的确有患胆囊结石的可能。素食者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减少,这也为胆囊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不能片面强调少吃油、多吃素,而应平衡饮食,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的患者来说,除在急性发作期等特殊情况外,适当地补充一些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食物是必要的。
焦点问题三:胆囊结石治疗是“一切了之”还是“保胆取石”?
体检中查出胆囊结石,该怎么办?李教授介绍,一般原则是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可以暂时不去处理,定期观察。如果已经引起不适,则需要积极处理,如药物治疗炎症等。
对于“泥沙样结石”,可以采用药物溶石、排石的方法。李教授解释,“泥沙样结石”质感更黏稠,药物溶石、排石的有效率约为30%,且价格较为昂贵。
面对胆囊结石的困扰,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饮食与治疗之间的关联,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与李教授的建议相一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平衡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切勿盲目排石,对“颗粒状结石”应谨慎处理
面对体内的“颗粒状结石”,我们不建议盲目排石。这些结石在排出的过程中,一旦堵塞胆总管,胆汁将无法顺利排出,可能会引发肝损害。到了那时,再进行手术取石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当发现结石且已经引起不适时,最佳的选择是直接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传统的手术方式通常需要切开几厘米,而如今,利用腹腔镜技术,我们只需要在腹部钻三到四个小孔就能完成手术。胆囊切除并不意味着你的勇气和性格会受到影响,李惠东教授解释道。胆囊只是一个储存胆汁的仓库,它的切除并不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和勇气。虽然保胆取石手术是可行的,但它的适用条件非常严格。患者必须年轻、结石数量少且大小在一厘米以内,最重要的是胆囊功能必须良好。如果胆囊功能不佳,即使进行保胆取石手术,也很容易复发胆囊结石。由于腹腔粘连的风险,再次手术将会更加困难。
李惠东教授提醒大家,预防胆结石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确保按时并合理的早餐;保持规律的三餐习惯;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不合理的快速减肥方法;适当增运动。遵循这些建议,可以有效降低胆结石的风险。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不妨阅读《XXXX》(此处可添加相关书籍或文章名称),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