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抗疫中的治愈瞬间(大健康观察)
当前,全国疫情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但仍需警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需要以快速果断的行动来应对疫情,查找漏洞、补齐短板,并加强核酸筛查、流调排查和风险人员管控,以尽早阻断传播链。在此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深入抗疫一线,而民众也展现出极高的配合度,医患双方共同抗击疫情,创造了众多令人感动的“治愈”时刻。
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位参与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王松伟。作为北京妇产医院的一名计划生育科门诊护士和主管护师,她从4月22日起加入市级流调队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面对陌生的工作流程,她以最短的时间掌握了全部流调工作内容。不管是深夜还是正午烈日,她都能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环境及人员的样本采集,并完善流调报告。
在一个深夜,王松伟前往一个病例到访过的水果店。经过多次转接,她终于联系到了水果店负责人,并在民警的协助下完成了任务。有时候,她还要与病例本人、社区工作人员和地点负责人联系,以更精准地判断风险人群,阻断疫情传播。尽管工作压力巨大,但她坚持了下来,出色地完成了支援任务。
除了流调工作,还有一些温馨的故事在病房里上演。例如,在北京地坛医院应急四区,杨女士和她的母亲任奶奶等7位亲友相继感染新冠病毒。任奶奶刚入院时,面临多种健康挑战。医院的护士们悉心照料,每次都把水温调到刚刚好,看着她吃完药才做其他事情。医生们更是关心备至,一次,姜婷婷医生发现任奶奶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没有了,她细心地叮嘱一定要告诉医护人员。任奶奶深受感动,对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之情。
与此在急诊抢救室里,北京安贞医院的医务人员们也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他们坚持防战结合的原则,绝不拒诊患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他们坚持冲在一线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对于那些核酸检测结果尚未出来的患者们他们选择不等结果先救人因为病情不等人。急诊危重症中心副主任段小春走进抢救室那里有数十位重症患者在等待救治每一个生命都在与时间赛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在为战胜疫情而努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暖和希望的力量。在急诊危重症中心的忙碌氛围中,段小春医生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对于他来说,每位患者的病情都已熟稔于心,从心衰患者到肾衰患者,每一个病例的背后都是他对生命的敬畏和专业的医术。
一天,来自封管控区的急性心梗患者突然降临,紧急状况之下,段小春医生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一边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一边进行紧急抢救。在他的指挥下,急诊医务人员迅速而有序地展开工作,五楼的李红副主任也做好缓冲间接收患者的准备。经过紧张的介入手术后,患者状况平稳,段小春医生的医者信念再次得到体现:“一切为生命让行”。
在疫情的高温下,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侍方医生在炎热的气候中参与核酸采样工作,这是他本月第九次的外派任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和隔离衣,他在工作台前耐心细致地给每一位居民采集咽拭子样本。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的专业与坚持从未动摇。当一位小女孩送来手工花表示感激时,他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从2020年起,他多次参与外派核酸采样工作,无论是紧急出发还是连续工作,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深知,这束花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赞扬,更是对所有抗疫医护人员的肯定。
在抗疫一线,赵光磊作为北京胸科医院的病案统计科技师,他的工作同样令人敬佩。结束30天的外派支援现场流调任务后,他回到了家中。回想那些与病毒赛跑的日日夜夜,他深感难忘。在房山疾病控制中心的现场流调工作中,他和队友们争分夺秒,只为尽早到达风险点位,减少更多人被感染的风险。作为一名现场流调队员,他的工作还包括被研判人员的核酸采样、风险区域内的环境采样等。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很多人都在默默付出。他说:“我们坚信坚持就是胜利,一定会取得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论是急诊危重症中心的医生、支援核酸采样的医生还是现场流调队员,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疫情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