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稳菜篮子,给设施农业升级(一号文件

优生优育 2025-05-04 16:14优生优育www.buyunw.cn

春茬蔬菜种植,育苗是首要的环节。在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杨镇育苗基地,全自动喷灌车正在精心浇灌稚嫩的幼苗。这里拥有8栋温室大棚,采用移动式育苗架,有效避免了土壤传播的病害。早春的第一个月,该育苗基地便接到了周边农户的大量订单,奏响了农业生产的序曲。

随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成为年度农业工作的关键词。文件特别提到了“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和“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并倡导“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

那么,现代设施农业究竟是何模样?又如何改变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呢?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翟雪玲为我们描绘了现代设施农业的蓝图。她指出,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对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动植物生长环境进行调控,改善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条件,使其生长不受或尽量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动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系统,实现高效优质生产。

相比传统的大田农业,设施农业突破了“靠天吃饭”的局限,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中国作为设施农业大国,已经形成了五大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并涌现出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等四个设施农业大省。目前,全国设施农业面积超过0万亩,占全球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蔬菜种植占据了绝大多数。在设施农业的助力下,黄瓜、番茄、辣椒等30多种蔬菜不再受制于天气。配合“南菜北运”基地的发展以及多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完善,新鲜蔬菜得以更快速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眼下,随着春季育苗和播种工作的有序推进,北京市顺义区的集约化育苗场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可为春耕提供超过3000万株优质种苗。而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蔬菜专业合作社里,翠绿的幼苗整齐排布在育苗大棚里。这些仅仅是设施农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一小部分缩影。

尽管设施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的背后,反映出对设施农业的更高期待和要求。翟雪玲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对设施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中国设施农业的推广面积和技术进步相比,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仍有较大差距。

现代设施育苗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华夏大地上,农业的经营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您知道吗,我国的设施农业主要由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经营,然而机械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仅在30%-40%之间。这样的模式在种苗培育、品种选择等方面都暴露出明显的短板。为了解决小农户面临的育苗难题,提高优质种苗的供给覆盖率,现代设施育苗中心应运而生。这些中心致力于扩大优质种苗的规模,从而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想象一下,大约每5万亩的设施蔬菜土地,就需要一个现代化的育苗中心来支撑。未来,这些中心将在设施蔬菜集中区域逐步推广,根据需求密度进行建设。正如翟雪玲所言,这些现代化的育苗中心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石。

不仅如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一个崭新理念“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这是怎样的一种农业革命呢?

实际上,这种创新模式是对水土资源的极致利用。翟雪玲指出,科技的飞速发展让这些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了新生。在甘肃、新疆等地,引入现代化农业设施,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甘肃的戈壁滩上,通过打造高科技的日光温室,结合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控制等技术,已经成功开发出数十万亩的戈壁农业绿洲。而在新疆,则在突破水资源限制后,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光热资源,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农产品。

现代化设施农业更是城市“菜篮子”的坚实保障。大城市人口密集,蔬菜消耗量巨大,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专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现代都市型的智慧设施农业。这包括建设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联动温室、植物工厂等,打造布局合理、高产高效、能够保障城市农产品需求的农业标准化园区。这些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将为我们提供更加安全、新鲜的蔬菜,满足城市生活的需求。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