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胆囊炎流黄汗 胖子较易出现
夏天,汗流浃背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但如果流出的汗水带有黄色,那就可能与湿热内盛有关了。对此,中医专家陈玫妃医师深入了流黄汗的成因。
陈医师指出,流黄汗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甚至与肝炎、胆囊炎等疾病的关联。对于体形较胖、气虚湿热的人来说,这一现象更为常见。
在饮食方面,经常食用胡萝卜类食物、黄绿色蔬果等都可能导致流黄汗。药物因素也不容忽视,某些药物可能导致黄汗、黄尿的出现。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同样会导致汗液呈黄色。在高温环境下过度劳作,未及时换洗衣物也可能造成黄汗现象。
在中医古籍中,“黄汗”被视为汗出入水、湿热内盛的结果。当汗水浸湿衣物时,颜色如薄汁般黄黄的就是典型的黄汗。这种症状多属于湿热体质,患者常感到疲倦、闷热,甚至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小便黄等症状。
针对黄汗的治疗,陈医师强调应使用清热去湿的中药方案,并根据患者症状和体质,配合补气固表的中药。如白术、茯苓可健脾利湿;龙胆草可清肝轻湿热;黄耆可补气;浮小麦有敛汗作用;柴胡可解肝热。
伴随发热、恶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患者,可加用车前子、荷叶、知母、防风等中药。其中,车前子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荷叶则能解暑清热、降血脂,知母有助解热,防风则能从体表发汗。
医师提醒,当出现黄汗症状时,应避免食用过于滋补的药膳,如十全大补汤、四物、八珍、烧酒鸡、当归鸭、当归羊肉汤等,以免加重症状。
当排汗为黄色时,应留意是否由体质的病理变化或后天疾病所引起。陈玫妃医师建议,易出黄汗的人应忌食烤、炸、辛辣、高热量、油腻的食物。
为缓解黄汗症状,可以尝试以下药膳茶饮方:用茵陈3钱、薏苡仁5钱、黄芩2钱,煮沸后饮用。此茶饮具有清热、去湿、止汗的功效。
文章《肝炎、胆囊炎流黄汗 胖子较易出现》为我们了流黄汗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虑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