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双十庆典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双十庆典”成为两岸关系及岛内政治博弈的焦点,其中的政治争议与“去中国化”操作尤为引人注目。
一、政治争议与“去中国化”浪潮
当局自2021年起将“双十节”的英文名称改为“Taiwan National Day”,这一举动引发广泛争议。许多人认为这一改名行为刻意淡化“中华民国”元素,是一种“偷渡”行为。一些人公开反对这一举措,认为其违背“宪法”,并破坏台海稳定,因此拒绝参与庆典活动。2025年公布的庆典Logo的视觉设计也引发争议,被岛内网友讽刺为不符合传统元素,进一步引发对“去中国化”的质疑。
二、政治人物参与与抵制
蓝营高层如侯友宜、蒋万安等以地方活动为由拒绝出席当局的庆典,形成在野党联合抵制的局面。这一行动使得庆典活动沦为“绿营独角戏”。在庆典筹备过程中,被曝出仅邀请李登辉而延迟邀请其他嘉宾的情况,引发“分批寄送邀请函”的争议,被质疑借机强化政治站队。
三、国际与两岸反应
对于当局的举动,国台办明确驳斥了所谓的“Taiwan National Day”的表述,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立场坚定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当局的操弄引发岛内中间选民的反感,可能影响其选举支持率。赖清德曾试图以“团结抗陆”为由呼吁蓝营参与庆典活动,但收效甚微。
四、历史背景与演变
“双十节”原本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自1949年后在台湾地区延续为“中华民国国庆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局逐步剥离历史联结,试图构建所谓的“台湾主体性”。这种政治操弄不仅加剧了两岸之间的对立,也导致岛内社会对“国家认同”的进一步撕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呼吁两岸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共同推动和平发展。也提醒当局在推动政治活动时,应尊重历史事实和文化传统,避免加剧两岸矛盾和冲突。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和平稳定、共同繁荣的两岸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