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检/肺部「异常」免惊 可能是良性肺结节
肺癌一直是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国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费接受肺部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检查以预防肺癌。检查结果中的“异常”信号往往让民众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肺癌。医师们建议,对于小于零点五公分的肺结节,无需过分惊慌,只需定期追踪即可。
彰化的秀传医院胸腔外科主任李佳颖指出,随着公众对PM2.5的关注以及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作为自费筛检肺癌项目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众被发现肺部有“异常”。这些所谓的“异常”大多数情况是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这些结节可能是肺部发炎后的疤痕,也可能是吸入脏空气后的碳粉沉积。只有大于零点七公分的结节才建议手术处理,其他九成以上的结节只需观察追踪。
许多民众一听到肺部有“异物”,就心生恐惧。甚至有些医师在预期患者为良性肺结节的情况下,仍建议手术,术后才告知患者“肿瘤是良性的”。李佳颖表示,这种情况导致不少民众过度治疗,健保署也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手术费用。
台大医学院外科教授陈晋兴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一般胸腔X光只能发现一至两公分的结节,而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则能发现小至零点二公分的结节。门诊中常遇到民众拿着健检报告忧心忡忡。陈晋兴强调,大多数被LDCT检出的“异常”都是肺结节,主要是早先的肺部发炎或疤痕、钙化痕迹。对于低于零点五公分的肺结节,只需半年至一年追踪一次;若大小在零点五公分至一公分之间,则三到六个月追踪一次。只有在结节有变大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切除。
除了常见的良性肺结节,还有一种肺部异常现象为毛玻璃样病变,即使大小在一公分以下,也有八成可能转为恶性。陈晋兴和李佳颖呼吁,面对LDCT健检报告时,不必过度惊慌。应该先确认结节的大小、形状和特征,与医师讨论,并在必要时寻求第二意见,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由原作者网友‘の美眉控’投递,但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