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幼儿听损 居家观察抓警讯
家有新生之喜,同时亦需关注孩子的听力健康。一些孩子可能天生就面临听损的挑战,而这一问题可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才逐渐显现。虽然为我们提供了新生儿听力筛检的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筛检结果正常,孩子就完全排除了听损的风险。父母在家中同样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若有任何异常迹象,如发展不如预期,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的听力检查。
听力受损的判定标准主要取决于孩子能感受到的最小音量。正常的听力范围应能听见25分贝以下的声音。而听损的程度则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每一个听损级别都对应着不同的听音难度和生活质量。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孩子的听力状况。
特别重要的是,马偕医院耳鼻喉科的林鸿清主任强调,幼儿听语发展的关键期在3岁前。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如配戴助听器或手术植入电子耳,再配合适当的听力语言训练,听损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身心发展都有望接近正常儿童。反之,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的听力筛检服务外,父母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孩子的听语发展。以下是一个简易的居家听力语言行为量表,通过这个量表,父母可以评估孩子的听力及语言发展情况。如果在观察中发现孩子持续无法达到某些标准,应视为警讯,尽快带孩子去耳鼻喉科接受专业的听力检查。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有不同的听语反应,比如:
出生至2个月的孩子,应该会对大声响有惊吓反应,浅睡时会被大的说话声或噪音干扰。
3个月至6个月的孩子,听到声音会有眼神接触,喂奶时会因突发的声音而停止吸奶。
7个月至12个月的孩子,开始牙牙学语并对声音表现出兴趣。
1岁至2岁的孩子,可以说一些简单的单字并理解简单的指示。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如果有持续达不到的表现,父母应提高警觉并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发现幼儿听损 居家观察抓警讯》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孩子的听力健康不容忽视,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的听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