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更方便用中药更放心
中医药传承创新,服务群众健康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千岛湖社区分院内,医生正在为市民贴“冬病夏治”三伏贴。而在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卫生院,小学生们正在参观中医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这一切的背后,是我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的重要里程碑。这五年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中医药服务的持续进步,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更为便捷、放心的中医药服务。各地正在加快推进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产业与健康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湖南省为例,名医下沉基层已成为常态。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邀请省级名中医张涤教授前来义诊,不仅为患者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还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培养了更多的基层中医人才。张涤教授坚持纯中医治疗儿科疾病,擅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咳嗽等常见疾病。他的到来不仅让患者感受到名医的医术,更让基层医生有了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湖南全省的中医名医团队下基层服务已经实现常态化,优质中医药资源正在不断下沉扩容。
而在浙江省杭州市,社会办医的创新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在河坊街上,集聚了许多老字号中医馆。这些中医馆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方回春堂中医馆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坚持为社会大众提供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茶水,还举办一系列送医送药活动,将中医药文化送到百姓身边。杭州拥有千年中医药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民间中医氛围,目前全市有各类民营中医诊所堂馆1000余家,其中中医类门诊部、中医类医院近300家,成为许多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的首选。
这一切的繁荣景象,都离不开各地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和投入。五年来,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公平、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未来,我们期待中医药事业能够继续繁荣发展,为更多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杭州正在积极推进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的审批流程,力图提升审批效率。这座城市的战略眼光卓越,已经认识到品牌化和连锁商业经营对于中医发展的重要性。早在2021年,杭州就已明确提出,要加速社会办医走向规模化、高水平发展。对于表现优异、医疗声誉高、社会效益好的民营医院,杭州更是大力扶持,一视同仁地对待公立与社会力量办的医疗机构,强调公平待遇的也注重加强监管和优化服务。
这种“一视同仁”的理念在杭州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杭州积极支持各类中医诊所和中医门诊部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让民营医疗机构在公用资源的使用上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待遇。这不仅包括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方面的同价政策,更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的平等对待上。这一政策的实施,为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杭州的引领下,王丽芬代表的方回春堂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从2014年的三家中医馆发展到如今的十八家全直营医馆,方回春堂的成功拓展,无疑是政策扶持和社会需求增长的共同结果。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浙江也积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借助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浙江大力推进社会资本发展中医药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
而在宁夏固原,一场关于优质药材的育种育苗行动正在精心展开。干旱时节的黄芪田虽然无法获得雨水滋润,但负责人杨全胜信心满满。当他拔起黄芪苗展示给众人时,那份从容与自豪不言自明。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药材品质的精心培育和对品质的坚定追求。通过严格的种植管理和精心培育,宁夏正在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为社会办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杭州与宁夏两地共同推进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一方面提升了中医服务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这不仅展现了中医药的深厚魅力,也为社会办医打开了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