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今被统一称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这是一种在儿童中常见的髋关节畸形,主要表现为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全,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全脱位。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5-9倍,左侧髋关节比右侧更容易受到影响,而双侧脱位的儿童约占35%。
这种病症的出现并非偶然,背后隐藏着诸多因素。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此类病史或存在基因缺陷,那么孩子发病的风险就会增加。胎位异常,如臀位产,也可能导致髋关节在分娩过程中受到压迫。母体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引发关节松弛。还有婴儿襁褓体位,长期伸髋并腿可能会限制髋关节的正常发育。
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在新生儿期,可能出现大腿皮肤皱褶不对称、会阴增宽等现象。髋关节外展受限,以及Ortolani征和Barlow征阳性。到了婴幼儿期(6个月以上),可能出现跛行或鸭步,双侧脱位还会导致下肢不等长,髋关节活动障碍。
诊断这种病状,首先要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皮纹、双下肢长度,并进行Ortolani/Barlow试验。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和X线。超声检查可以评估髋臼发育情况,而X线则能显示股骨头脱位程度及髋臼指数。
根据不同的病情,这种病状分为髋臼发育不良、半脱位和全脱位。全脱位还按照高度分为Ⅰ-Ⅳ度。治疗原则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年龄越大,治疗难度越高。保守治疗(≤6个月)通常采用Pavlik吊带、支具固定来促进髋臼塑形。对于大于18个月的患儿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闭合/开放复位术、骨盆截骨术或股骨截骨术。
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90%以上的患儿经过早期治疗可以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而未治疗或延误治疗的患儿可能会出现继发骨关节炎、脊柱侧弯、疼痛性跛行等并发症。预防建议包括避免强制绑腿或伸髋体位,并对高危婴儿进行出生后筛查。
通过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获得良好的预后。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