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15曝光产品
近期社会出现了众多关乎隐私安全的恶性事件,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以下是对于这些事件的生动描述:
一、人脸识别摄像头滥用
一些知名商店,如科勒卫浴、宝马4S店以及MaxMara专卖店等,擅自安装了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它们在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非法采集人脸信息。背后的技术公司,包括苏州万店掌、悠络客等知名服务商,甚至已累计采集上亿条人脸数据。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二、个人简历信息泄露
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等招聘平台上,用户简历数据存在泄露风险。只要企业账户支付费用,就可以任意下载用户简历,导致大量个人隐私信息流入不明渠道。这一事件揭示了招聘平台在信息管理上的巨大漏洞。
三、手机清理软件窃取信息
部分手机清理类App如“内存优化大师”“超强清理大师”等,通过诱导用户点击广告获取数据。它们频繁读取手机信息并推送营销内容,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成为了主要受害对象。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同时也暴露了这些App在数据收集和处理上的不规范。
四、搜索引擎虚假医疗广告
一些搜索引擎如360搜索和UC浏览器等平台,为无资质医疗企业提供虚假广告投放服务。它们通过伪造的“医学科普”内容误导患者,甚至篡改广告以逃避监管。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还有废旧钢筋翻新、名表维修欺诈、福特汽车变速箱生锈以及英菲尼迪变速箱故障等问题。例如,广东揭阳的某些企业将废旧钢筋加工成“新钢筋”流入市场,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隐患。一些名表维修中心虚构故障,骗取高额维修费用。而福特汽车和英菲尼迪汽车也存在变速箱问题,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侵害。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市场监管的不足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也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企业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个安全、公正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