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观察与初步判断
1. 精液异常
量异常:正常精液量应≥1.5毫升,过少(如仅几滴)可能提示梗阻或先天缺陷;过多(如突然增多)可能与炎症有关。
外观与液化:正常为灰白色或淡黄色,若呈透明水样(稀薄)或红色(血精)需警惕;液化时间超过60分钟可能存在问题。
气味:正常有特殊腥臭味(类似石楠花),若无气味可能提示腺体功能异常。
2. 睾丸大小与形态
正常睾丸体积应≥12毫升(约核桃大小),若过小(如花生米大小)可能影响生精功能。
触摸睾丸时若发现质地过软、精索静脉曲张(蚯蚓状团块)或附睾硬结,需进一步检查。
3. 性功能与第二性征
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或射精异常(如逆行射精)可能影响生育。
第二性征不明显(如无喉结、胡须稀少)或体型异常(如肥胖、乳腺发育)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相关。
二、医学检查与诊断标准
1. 精液常规检查
检查精子数量、活力、畸形率及液化时间,需禁欲3-7天后取样,建议重复检查以提高准确性。
无精症或少弱精症需结合激素、染色体等进一步排查。
2. 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
超声:检查睾丸、附睾、精索静脉及前列腺结构。
激素检测:包括睾酮、促性腺激素等,评估内分泌功能。
染色体/基因检测:针对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排查克氏综合征等遗传问题。
3. 诊断标准
夫妻规律性生活未避孕1年未孕即可诊断为不育,需双方共同检查。
若男性存在精液异常或生殖系统病变,即使未满1年也可提前干预。
三、常见病因与注意事项
先天因素:隐睾、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输精管缺如等。
后天因素:感染(如腮腺炎、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环境污染或生活习惯不良。
心理因素:长期压力可能间接影响生育能力。
若怀疑不育,建议尽早到生殖医学中心或男科就诊,结合体检、精液分析和影像学等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