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设置要求
1. 科室配置
需独立设置不孕不育专科门诊,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候诊区、诊室、检查室(如超声室、取精室)、治疗室、实验室(如IVF实验室)等,确保诊疗流程高效且保护患者隐私。
大型门诊需配备固定IVF手术室和卵子植入室,并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以符合院感要求。
2. 人员资质与配备
医生团队:至少3名具备不孕不育专业资质的医师,其中需包含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且需接受生殖医学专项培训。
护理及技术人员:配备专职护士(掌握不孕护理技能)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如胚胎学家),确保诊疗各环节的专业性。
3. 设备配置
基础设备:彩超、宫腔镜、精液分析仪等诊断设备;大型门诊需配备IVF实验室全套设备(如胚胎培养室、冷冻装置等)。
信息化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预约平台等,提升服务效率。
二、质量管理与接诊能力
1. 医疗质量控制
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包括病史采集、精准诊断(如激素检测、输卵管造影)、个性化治疗(药物、手术或辅助生殖技术)及随访管理。
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技术培训,确保符合《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
2. 服务范围
需覆盖不孕不育全周期服务,包括生育力评估、病因筛查、辅助生殖技术(如人工授精、IVF)及转诊通道。
提供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设立独立咨询室。
三、政策与规范依据
资质要求: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医师需持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场地标准:门诊部建筑面积不少于平方米,诊室独立且每间≥10平方米,手术室≥15平方米。
四、特殊注意事项
隐私保护:选址应避开污染源,布局需独立成区,减少交叉干扰。
区域差异:部分标准(如床位数量)可由省级卫生部门调整,但需备案。
以上标准综合了国家卫健委、地方卫生部门及行业指南要求,具体实施时需结合政策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