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用棉签掏耳朵的经历。那种在耳边轻轻旋转,深入的感觉,确实令人感到舒适。您可能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医生们多次建议,用棉签掏耳朵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应避免。
为何科普中频频告诫我们不要掏耳朵呢?其实,我们的耳朵内部有其自然的清洁机制。耳屎,医学上称为盯聍,它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我们根本无需手动去掏耳朵。因为通过简单的下颌运动,如咀嚼、张口等,盯聍就能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盯聍并非一无是处。它对外耳道皮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防止霉菌等有害菌种感染,同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和小飞虫。盯聍的特殊味道甚至能防止小虫接近我们的耳道。
生活中很多人掏耳朵的目的并非完全出于清理耳屎,有些人纯粹是为了享受掏耳朵带来的快感,或是因外耳道瘙痒难耐。但不论何种原因,将工具深入耳道掏挖都容易造成耳道损伤。要知道,耳道皮肤是非常娇嫩的,一旦用力不当,极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甚至引发疖肿,导致耳部疼痛,严重时还会影响听力。
频繁的掏耳行为还会导致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反而促进细菌生长,引发耳道奇痒、流黄水等症状。更糟糕的是,由于耳道较深,工具深入时稍有控制不当就会触及鼓膜。这层仅0.1毫米厚的薄膜一旦被刺破穿孔,就会让人失去听力。
真正的需要掏耳朵的情况是那些因耵聍过多导致栓塞,影响听力的特殊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最好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在耳镜的帮助下,使用甘油软化耵聍后清理耳道,这样既安全又有效。
建议大家平时不要随意掏耳朵。耳屎是耳道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代谢自然会处理掉一部分不需要的废物。如果确实需要清理耳朵,最好去医院的眼耳鼻喉科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建议和处理方法。
在使用滴耳液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一些人使用滴耳液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这通常是因为滴耳液温度过低刺激内耳前庭器官所致。为避免这种情况,滴耳液的温度最好与体温保持一致。使用时,可将药瓶握在手中数分钟或用温水温一下再使用。同时也要注意滴耳液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耳内黏膜或使药物成分分解降低药效。在使用滴耳液时也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耳浴和用药选择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总之正确的耳朵护理需要谨慎和专业知识让我们善待我们的耳朵保持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