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霸州乱罚款被国办通报
河北霸州市因违规大规模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督查室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公开通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事件的具体情况、处理过程以及后续影响。
一、违规行为背景
霸州市在财政收入方面存在明显的违规行为。他们制定并实施了《霸州市非税收入征管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将非税收入与单位支出挂钩,并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还向下辖的15个乡镇下达了高额的非税收入任务。这些举措导致乡镇为了完成任务,采取运动式执法、无理由收费、逐利式检查等方式,大量增加罚没收入,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国办督查处理
国务院督查室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展开明察暗访,并严肃指出霸州市存在严重违反中央减负政策的问题,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要求霸州市立即整改,并公开通报了处理结果。
三、河北省整改与问责
河北省委、省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展开全面清退和纠错工作。在清退违规收费的向受影响的2443家企业道歉,并建立“三乱”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开展暖企纾困活动。在问责方面,对市领导、相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包括撤销职务、撤职降级等。廊坊市委、市及霸州市委、市纪委也进行了深入检查和反思。整个处理过程体现了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和对市场主体的权益保护。
四、全省专项整治
为了彻底杜绝此类问题,河北省举一反三,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三乱”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将重点核查执法依据和程序的合法性,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这次事件不仅暴露了地方逐利性执法的问题,也凸显了中央和省级对市场主体权益的坚决维护和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
霸州市的违规行为受到了严肃处理,并引发了全省范围内的专项整治行动。这一事件警示各地要依法行政、合规管理财政收入避免逐利性执法现象的发生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彰显了中央对市场环境的坚决维护和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