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药品供应体系覆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作为一种罕见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正在逐渐摆脱无药可用的困境。近年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诊疗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原副理事长胡宁宁在SMA健康中国行公益庆典上表示,SMA患者已经成为罕见病中的“标杆”群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国医保政策的温暖。
在SMA健康中国行公益庆典暨患者援助三周年纪念活动上,我们了解到,目前SMA诊疗已进入医保时代。随着全球首个SMA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引入,中国患者得以享受到有效的治疗。该药物已覆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深入地级市甚至县级市,让患者能够在当地完成治疗。
尽管有了治疗药物,但经济负担仍是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毛姗姗主任医师指出,大多数罕见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药物可及性仍是关键。美儿SMA关爱中心执行主任邢焕萍也表示,经济负担是患者心中的痛。
SMA患者的运动、呼吸等重要功能受到影响,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如不进行治疗或给予呼吸、营养支持,很多患者生存期不超过2岁。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需要依靠轮椅和呼吸机生活,甚至有些患者需要频繁进出ICU。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SMA并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用药选择,疾病管理仅限于症状控制等辅助治疗方法。但随着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引入和医保的覆盖,中国SMA诊疗正式进入新的时代。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启动的患者援助项目以及一系列SMA关爱和支持项目,切实解决了一些患者的药品可及性难题,并帮助他们树立了治疗康复的信心。该基金会还开展了SMA健康中国行活动,组织了60场宣传教育活动,让2000余位患者直接获益。
像SMA这样的罕见病群体管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涉及早期筛查、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全程管理等方面。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是关键。随着《SMA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等文件的发布以及专家们多年的努力,全国性罕见病单病种协作网络已初具规模,在SMA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表示,希望联合社会各界力量SMA领域的闭环管理模式,以点及面推动中国罕见病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通过、医学界、公益组织、制药企业等多方合作,可以在疾病筛查、患者教育、康复训练、多层次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努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