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从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和对患者的分级分类救治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全面落实情况,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会议上,针对如何理解二十条措施中的新冠肺炎分级分类诊疗方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下是相关报道。
人民网北京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新闻发布会上阐述了疫情下分级分类救治的理解与实施情况。她强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病毒变异,我们必须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救治资源准备,这是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前提。
对于如何理解分级分类诊疗,郭燕红解释,它是指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不同层次的诊疗服务。她进一步阐述了分级分类的意义和目的,旨在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在此背景下,各级医疗机构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承担相应的救治工作。其中定点医院作为核心力量主要负责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及高风险患者。而方舱医院主要针对无症状和轻症患者。这不仅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更优化了患者治疗流程。她还提到了目前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问题。
郭燕红详细介绍了加强医疗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她指出,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求各地指定综合实力强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并配备足够的床位和重症监护单元;二是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利用现有大型场馆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聚集性疫情;三是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确保及时发现、诊断、报告和治疗感染者。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在面临疫情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救治患者。
发布会郭燕红强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二十条措施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疫情防控与日常医疗服务保障的平衡。她表示,这些措施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情况提出的,旨在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应对疫情挑战。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疫情防控的重视和决心,也凸显了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注与保护。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