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闹痔疮、便便带血?不想菊花好痛,4体质调理方法大不同
『菊花之痛』痔疮成因与调理方法
你是否每次如厕时都感到菊花疼痛,甚至便便带有血丝?这种情况在许多有痔疮困扰的人中屡见不鲜。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减少这种痛苦吗?中医师告诉我们,痔疮的形成大多与个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只要调整得当,症状将得到有效缓解。
痔疮是如何形成的呢?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吴宛容表示,痔疮是因为肛门长期用力不当,导致肛门管下黏膜的静脉组织过度曲张,形成静脉团。而临床上,痔疮的产生与以下八大原因紧密相关:
1. 遗传因素:先天静脉壁相对薄弱,在不能耐受血管内压力下,容易逐渐扩张,造成静脉曲张,导致痔疮生成。
2. 排便时间过长:频繁的便秘或腹泻,以及如厕时滑手机、阅读书报等坏习惯,都容易导致排便时间过长,使肛门、直肠部静脉长期处于扩张、曲张的状态。
3. 久站、久坐:长期保持这些姿势会影响静脉回流,增加痔疮的发生率。
4. 饮食不节:过量饮酒、吃辛辣食物会刺激肛门和直肠,影响静脉血液回流。
5. 怀孕与生产:妇女在孕期及产后,受到胎儿影响,容易出现骨盆周遭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的问题。
6. 肛门括约肌松弛:年老体弱或曾进行过肛门手术的患者,可能会因括约肌无力而形成痔疮。
7. 肛门感染:痔静脉丛的急、慢性感染发炎会使静脉壁弹性组织纤维化、变弱。
8. 肿瘤:腹部、盆腔肿瘤也可能导致痔疮形成。
吴宛容中医师指出,痔疮在不发病时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但等到病情严重时,就会出现肛门疼痛、血便等问题,甚至痔块会凸出肛门外。幸运的是,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可以避免病情加重,治疗也会更快见效。针对痔疮问题,中医将其大致分为湿热蕴结型等四大证型,不同类型的痔疮在调理、治疗方式上也会有所差异。
湿热蕴结型的朋友需要注意饮食节制,避免辛辣、高油脂的食物和过量饮酒,同时针对消化系统原有病变进行治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下坠、肿胀疼痛,排便不爽、经常有排便感等。针对此类型,龙胆泻肝汤加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和调理方法。
除了分享痔疮的成因和类型,吴宛容中医师还提醒广大患者,一旦发现痔疮症状如下坠感、异物感、便血、排便疼痛等,应积极就诊、治疗。适当的调理和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避免病情加重,早日恢复健康。久坐痔疮频发,便中带血?不想肛门疼痛,四种体质调理方法大不同
在繁忙的生活中,长时间久坐常常伴随着饮食不规律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痔疮这一常见的肛肠疾病出现。你是否知道,不同类型的痔疮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肠燥便秘型、血瘀气滞型、气虚下陷型三种类型的痔疮及其调理方法。
一、肠燥便秘型
肠燥便秘型的痔疮多与火气大、饮食不节制有关。辛辣食物的过度摄入或温补类药物的服用,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引发便秘、排便次数减少、粪便质地坚硬,进而引发痔疮。这类患者的痔疮与肛门静脉反复充血有关。临床表现上,实证和虚证有所不同,实证患者常有口干舌燥等实火症状,治疗时可用大承气汤加减;而虚症则多见于缺乏津液的老年人,治疗多用麻子仁丸、增液承气汤等方。
二、血瘀气滞型
血瘀气滞型的痔疮患者以久病、不爱运动的中老年人为主。这类患者的痔疮颜色偏暗红甚至带紫,排便时痔疮极易脱出,且按压时感觉略微坚硬,不易推回肛门内。调理时可选用凉血地黄汤、桃核承气汤等方加减治疗。
三、气虚下陷型
气虚下陷型的痔疮多发生于身体较虚弱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除了排便时痔疮易脱出,站、坐太久或怀孕、背负重物、过度劳累等也可能导致痔疮脱出。严重时,脱出的痔疮及黏膜无法缩回,增加发炎和溃疡出血的风险。治疗时可选用补中益气汤、黄土汤等方调理。
针对以上不同类型的痔疮,除了内服的汤药调理,还有外治的方法可以尝试。吴宛容中医师分享了紫云膏和中医熏洗坐浴两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紫云膏由紫草、当归、麻油、黄蜡等成分组成,具有凉血活血、清热止痛的作用,涂抹于患部可缓解痔核脱出时的肿痛不适以及肛门搔痒症状。而中医熏洗坐浴则能帮助放松肛门扩约肌,舒缓痔疮发作时的疼痛不适。
不同类型的痔疮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了解这些类型及其特点,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痔疮的重要措施。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正遭受痔疮的困扰,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让“菊花”疼痛不再困扰你的生活。
由网友『腾出怀抱』,仅供参考,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自行研判,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