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舞厅成为临时核酸检测场所
漠河舞厅:一位舞者与时代的交响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12月12日,晨曦微露,李金宝尚未从家中出发,月亮还挂在天空。但此刻的他心中充满期待,因为今天,漠河全城正在进行防疫演习,而他作为志愿者将前往这座小城的唯一舞厅。
自1987年遭遇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后,李金宝便与这座边境小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熊熊大火中逃生,又参与灾后重建,他的脚步始终跟随着这座城市的脉动。从修缮基础设施到承包施工队,他稳扎稳打,成为了小城众多打拼者中的一员。
而漠河唯一的舞厅,则是李金宝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晚6点,音响和彩色灯球亮起,附近的老年舞友纷纷前来,两人一组,相拥舞池,洗去一天的疲惫。这个习惯自2019年舞厅开业起便未曾改变。
今年10月,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漠河舞厅》走红网络,讲述的是老人张德全在大兴安岭火灾后,在舞厅怀念亡妻的故事。一时间,全网开始寻找张德全,而李金宝的舞厅也一同走入大众视野。
突如其来的关注让李金宝有些无所适从。拍照打卡的年轻人、直播的网红博主纷纷涌向这座边境小城,李金宝的舞厅一时间成为了热门景点。面对各种采访和直播请求,李金宝始终保持着手机畅通,生怕来访者扑空。舞厅走红却也成为了他面临的新问题。
全国疫情频发,口岸城市的防控压力加大。喧嚣逐渐退去,但李金宝的舞厅仍未能恢复营业。寒冬里的漠河虽难见绿色,但李金宝的生活却愈发丰富。他在城中心的街道上迈着小碎步前往舞厅,哈气从口罩中不断冒出。他的家门口挂着的迎福年画和大红色的双“喜”字随着冷风轻轻翻动。
李金宝的家是火灾后重建的,二层高的红砖小楼虽有些破旧,但在周围平房中也格外显眼。如今,李金宝的生活充满了回忆与期待。他回忆起年轻时迷恋舞蹈的日子,那时迪斯科舞曲风靡中国,他十六岁便开始了自己的舞蹈生涯,如今已有三十年的舞龄。舞蹈一直是他的爱好和坚持。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和变化,李金宝始终保持着淳朴和真诚。他每天守在舞厅,方便来访者联系他。甚至为了满足年轻人的爱情故事重现需求,他将手机号打印出来贴在舞厅门口。当被直播网红询问舞厅的价格时,他尴尬地解释疫情期间还未正常营业。他担心让人们大老远赶来却失望而归。这种朴实无华的态度让人感动。
在这个边境小城的故事中,李金宝和他的舞厅成为了时代的缩影。他们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与美好、坚韧与希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李金宝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舞台,用舞蹈诉说着生活的韵律和时代的交响。在这个边陲小城漠河,李金宝的生活因一个舞厅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本默默无闻的舞厅老板,到如今被众人熟知的老李,他的生活逐渐呈现出一种分裂的状态。他既要继续经营自己的生意,养家糊口,又要应对不断有人来寻找舞厅的现实,这使得他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舞厅的运营中。
在这个人口不足六万的小城里,李金宝的名字如今无人不晓。每当有人提到他,总会伴随着那个充满故事的舞厅。漠河居民刘丰英,一个土生土长的漠河人,也是众多舞蹈爱好者中的一员。她见证了李金宝舞厅的兴衰,以及李金宝本人的变化。虽然他们并不相识,但刘丰英时常关注着舞厅的动态,甚至在朋友圈转发相关报道和视频,向别人讲述漠河舞厅的故事。
随着《漠河舞厅》的走红,漠河舞厅的搜索热度也急剧上升。包括李金宝在内的大多数漠河老人,还不能完全搞懂为什么一首歌曲能为一座城市带来这么大的影响。但他们知道,漠河出了一个“老年”舞厅和一个乐于助人的“李金宝”。
在全民防疫的当下,漠河舞厅也承担了它的社会责任。当全市进行防疫演习,全体市民进行核酸检测时,李金宝将舞厅腾出,加入防疫志愿者的队伍。他的舞厅变成了核酸检测点,为市民提供便利。在这里,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防疫的严肃,还有人情的温暖。
全国疫情依旧此起彼伏,加剧了口岸城市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压力。受疫情影响,漠河大部分旅游景区尚未开放,来往的航班、火车也暂未恢复。但这座被冰雪包围的边境小城,正在严阵以待。居民们积极配合防疫工作,而像李金宝这样的普通人,也在为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漠河舞厅不仅是一个跳舞的地方,更是社区团结和互助的象征。李金宝用他的舞厅为社区防疫工作提供支持,展现了社区之间的互助精神。这种精神在疫情期间尤为珍贵,它让人们看到在困难时期,人们可以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挑战。
李金宝和他的舞厅成为了漠河的一张名片,展现了这座小城的独特魅力和人们的团结精神。在这个被冰雪包围的边境小城,人们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这些瞬间将被永远铭记。漠河舞厅:重生中的挑战与希望
与漠河的大多数人一样,他对漠河舞厅的声名远扬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在这份喜悦背后,隐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城市历史。在1987年的那场由烟头引发的特大火灾之后,漠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多年后,随着灾后重建的推进,漠河逐渐恢复了生机。张先生告诉我们,留在漠河的人们,都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和重建者。他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涅重生。
在舞厅的灯光下,我们见到了另一种挑战与压力。李金宝,这位舞厅的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舞厅虽然走红,但并未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每天下午三点,当舞厅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束,他开始面对现实的压力。舞友们每人五块钱的门票收入,远远不能覆盖运营成本。
李金宝想过重新装修舞厅,但面对成本压力和保持原有特色的考虑,他选择了放弃。家庭的责任和对未来的担忧让他倍感压力。亲友的劝诫、疫情的冲击以及漫长的冬季,都让他对这个冬天持悲观态度。
他的妻子,那位温婉礼貌的女子,能感受到他的压力。她在家照顾双方老人、打理家务,为他准备热腾腾的饭菜,为他分担生活的压力。傍晚时分,当太阳落山,暮色降临,李金宝关掉舞厅的电闸,锁上大门,带着疲惫和焦虑踏上回家的路。他知道,舞厅的走红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张德全”的故事虽让人感动,但现实的挑战仍摆在面前。
漠河的旅游业在舞厅走红后仍在原地踏步。冯鹏的旅行团尝试将漠河舞厅纳入旅游线路,但效果不佳。报名的人数寥寥无几,铁路停运更是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李金宝和许多旅游业从业者对这个冬天充满期待又充满担忧。
边境城市的日落总是来得更早一些。李金宝带着疲惫和焦虑踏上回家的路,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也坚信,无论前方的路多么艰难,他和漠河都会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