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生活方式
1. 规律作息与饮食
避免熬夜(建议23点前入睡),保持三餐规律,均衡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减少高脂肪食物。
控制体重,肥胖或过瘦均可能影响内分泌,增加不孕风险。
2. 适度运动与限酒
避免久坐,每周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促进血液循环。
戒酒,减少咖啡因和浓茶摄入,这些可能干扰生殖功能。
二、生殖健康管理
1. 预防感染与炎症
注意性卫生,固定性伴侣,避免不洁性行为;月经期禁止盆浴、游泳及同房,降低盆腔感染风险。
急性生殖系统炎症(如盆腔炎、腮腺炎)需及时治疗,防止转为慢性疾病导致输卵管阻塞或睾丸损伤。
2. 科学避孕与减少宫腔操作
无生育计划时严格避孕,避免多次人流损伤子宫内膜;若需人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手术(如频繁刮宫),保护子宫内膜容受性。
三、心理与内分泌调节
1. 缓解压力与情绪管理
长期焦虑或紧张可能引发内分泌失调,建议通过深呼吸、兴趣爱好(如音乐)转移注意力。
中医推荐按揉印堂穴、膻中穴或太冲穴疏解肝郁气滞。
2. 关注月经与排卵信号
记录月经周期,若出现经期紊乱(如闭经、经量异常),及时就医排查排卵障碍。
四、适龄生育与孕前准备
把握最佳生育年龄:女性建议在30岁前完成生育,35岁后卵巢功能显著下降;男性40岁后生育能力亦会降低。
孕前检查:计划怀孕前双方进行优生健康评估,包括激素水平、精子质量等。
预防不孕需结合个体情况,从日常习惯到医疗干预全面调整。若备孕1年未果,建议尽早就诊排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