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染色体异常
平衡易位或倒位: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可能导致配子形成障碍,引发不孕或反复流产。
数目异常:如克氏综合征(47,XXY)会导致男性睾丸发育不良和无精子症。
2. 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突变
USP26基因:与男性不育相关,可导致弱畸精子症、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等。
DNAAF家族基因(如DNAAF3):突变会引发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造成精子鞭毛结构缺陷,表现为“不动精子症”。
FBN1基因:马凡氏综合征的致病基因,虽以结缔组织病变为主,但可能伴随生育障碍,需通过PGT-M技术阻断遗传。
3. 卵子发育与胚胎形成基因异常
TUBB8基因:编码微管蛋白,突变会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阻滞、胚胎植入失败等女性不孕问题,约30%的病例与此相关。
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如AADC缺乏症等,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可能通过隐性遗传导致子代发育异常或不孕。
4. 其他遗传因素
隐性携带者风险:即使父母表型正常,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如某些代谢病基因),也可能导致后代不孕或先天缺陷。
多基因风险评分:如乳腺癌相关基因(BRCA1/2)可能通过PGT技术结合多基因评估阻断遗传。
5. 检测与干预技术
PGT技术:可筛查单基因病(PGT-M)、染色体结构异常(PGT-SR)及非整倍体(PGT-A),帮助携带遗传风险的夫妇生育健康后代。
产前基因筛查:如无创DNA检测可早期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但需结合羊水穿刺等进一步确诊。
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夫妇,建议通过基因检测和生殖医学咨询制定个性化生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