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暴涨 有的涨十倍
近期,中药材价格持续暴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中药材的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安徽亳州的情况尤为突出。当地冷库异常爆满,甚至出现了冷库投资热,但仓储价格却逆势上扬。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外行人也在参与药材采购和囤积,等待价格上涨。多地行业协会指出,游资炒作加剧了中药材市场的供需矛盾。
在深入走访后,记者发现中药材价格上涨的过程犹如一场“击鼓传花”。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上交易的品种多达2800多个,其中异常上涨的品种超过100个,主要集中在植物类药材。这一上涨态势已经传导至全国多地中下游生产企业,导致需要吃中药的患者深受其害。
中医门诊的负责人刘杰反映,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伤害。例如细辛和黄连等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患者用药成本增加,且药材质量也受到影响。销售人员也告诉记者,中药材价格上涨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用药效果,还使得医生在开处方时更加慎重,避免使用价格过高的药材。
令人费解的是,中药材种植农户并未因价格大幅上涨而受益。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两头均未获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记者在亳州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当地冷库爆满,甚至出现了冷库投资热,但仓储价格不降反升。有些商家人为减少市面供应,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矛盾。而在平抑市场价格、打击囤积炒作方面,有关部门却面临实际困难。亳州市发改委主任闫文昭表示,目前缺乏平抑价格的更多手段,而中药材作为农产品,恰恰没有国家储备,导致价格波动时缺乏调节手段。
我国中药材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基地,种植成本较高,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差。而炒作中药材的门槛却相对较低。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汪宗喜表示,目前中药材种植仍然以农户为主,缺乏公司化、规模化的种植模式。这也导致和行业层面难以进行有效的干预。
市场监管部门对当地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日常巡查和监管,但目前市场上存在惜售情况。如何界定货物的实际控制人、如何精准界定囤积的主观故意,相关执法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碰到不少困难。尽管如此,监管部门仍然表示将坚决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中药协会呼吁加强信息引导,以应对供需失衡的问题。和相关部门也需要积极有效的调控手段,以平抑中药材价格,保障患者和农户的权益。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行业、农户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身为执法部门,我们深知法律证据的重要性。近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中药材储存冷库展开深入调查与走访。在亳州谯城区和高新区,注册登记的仓库超过千家,却有多家冷库呈现满库状态。部分仓库在面对我们的调查走访时显得有所抵触,不积极配合,这也使得摸排工作难以迅速完成。
在此背景下,中国中药协会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了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的现象,并正在与相关方面紧密合作进行深入调研。对于市场传闻的游资炒作现象,中药协会表示尚未获得确凿的调查证据。
面对反映的游资或资本介入的问题,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尚未有确切调查证实。他们强调,供需失衡是行业的常态,需要通过精准、有计划的信息发布来指导种植、平衡市场、调节供求。呼吁部门加大信息平台建设的力度,认为这是维护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之一。为此,中药协会特别建议增加储备库的建设,并表示除了信息指导外,如果有确凿证据,他们也支持采取打击囤积等必要措施。我们希望各方共同努力,确保中药材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