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实治以润下为主、缓下为宜
署名于丰原医院中医科的张盈滢主治医师在谈论便秘治疗时强调,针对便秘问题,应从调理脏腑功能入手。对于实证患者,应以驱邪为主,根据病情的不同,分别采用泻热、散寒、理气等方法,辅以导滞药物。对于虚证患者,则需以扶正为先,依据阴阳气血的亏损情况,运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药物,并适量使用甘温润肠药物。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张医师特别提醒患者,治疗便秘时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以润下为主,缓下为宜。她警告说,医师不应一见到便秘就立即使用攻下药如芒硝、大黄、巴豆等,这类药物可能会耗气伤津,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便秘问题在临床相当常见,虽然有些患者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有所改善,但有的病情却逐渐恶化。关键在于,便秘在中医中被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都不尽相同。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引起便秘的原因可归纳为寒、热、虚、实四大类。肠胃积热者属于热秘,气机郁滞或饮食积滞导致腑气不通者属实秘,气血亏虚者为虚秘,阴寒凝滞、滞液不行者则属冷秘或寒秘。
张医师指出,便秘有虚秘、实秘、寒秘、热秘等不同类型,但归纳起来无非是虚、实、寒、热之分。针灸疗法在治疗便秘时,可以选取五大主穴天枢、足三里、支沟、大肠俞、承山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对这些穴位进行配穴或加减针灸。
对于天枢穴,它位于肚脐两侧各两的位置;足三里穴则位于外膝眼下三寸的地方;支沟穴在腕背中间向上三寸,两骨间凹陷处;大肠俞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的地方;承山穴则位于小腿腓肠肌下,两肌腹分开下端凹陷处。
张盈滢特别强调,对于有特殊病情的患者,如肛裂和直肠脱垂等,需要针对特定穴位进行加补。有肛裂的患者可以加入孔最、承浆等穴位,直肠脱垂的患者则可以加入百会、提肛等穴位。实证患者通常采用强刺激泻法,而虚证患者则多采用平补平泻法,同时也可以使用灸法进行治疗。
由网友“刹那清欢”,请读者自行研判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若读者发现文章内容侵犯了自身权益,请及时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