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顺受贿近10亿被判死缓
孙德顺案:金融反腐的铁腕与决心
孙德顺受贿案在金融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判决结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对于金融腐败的零容忍态度,更是对这一行业反腐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以下是对这一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
一、判决结果
2023年11月10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孙德顺作出判决。孙德顺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若其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将终身监禁,无任何减刑、假释的可能。
二、犯罪事实详述
孙德顺的犯罪之路长达16年,自2003年至2019年。他利用职务之便,在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信银行等多个金融机构担任要职,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高达9.795亿余元。年均受贿金额约6122万元,其主要通过为企业在获取贷款等事项上提供帮助来谋取私利。
三、量刑依据
孙德顺的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其受贿数额特别巨大。考虑到其归案后如实供述、认罪悔罪、积极退赃,涉案财物已全部追缴,法院在量刑时也有所从轻。
四、案件特点
1. 金融系统罕见重判:孙德顺作为金融界的佼佼者,从基层柜员升至总行行长,其堕落轨迹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2. 历史对比鲜明:与2000年的成克杰案相比,孙德顺案的涉案金额高达其24倍,凸显了我国反腐高压态势。
3. 终身监禁:明确不得减刑、假释,这一判决体现了我国“终身追责”的司法导向。
此案作为金融反腐的标志性案件,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孙德顺案的判决,不仅是对个别腐败分子的严惩,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深刻法治教育和反腐警示。通过此案,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铁腕和决心,也看到了法治中国在打击腐败、维护公正方面的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