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云读老舍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老舍原文朗诵)
济南为何被称为“泉城”,这背后的名字由来与老舍先生的作品《济南的冬天》息息相关。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工农速成中学语文课本》中,一篇课文名为《济南的冬天》,这是该作品首次以此名称出现在中学教材中。在此之前,《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创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的第五章,该章在1931年载于齐鲁大学的《齐大月刊》。此后,这一标题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济南的冬天》这一标题的命名并非偶然。它的由来与一位名叫王泗原的学者密不可分。王泗原在1950年代初期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课本编辑工作,慧眼识珠,将《一些印象》第五章命名为《济南的冬天》。在此之前,《一些印象》分别写济南马车、洋车、大葱的前三章,老舍曾以《到了济南》为题收入作品集。而《济南的冬天》则是首次独立成章的标题。
王泗原不仅为《一些印象》第五章命名为《济南的冬天》,还参与了多部语文课本的编辑工作。其中,他代表教育部校阅了《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并与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合作。叶圣陶对王泗原的工作评价极高,认为他能力很强。王泗原的慧眼和才华使得《济南的冬天》这一标题得以广泛传播,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济南的美丽和魅力。
济南因泉而得名,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济南的自然风光,还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通过王泗原的努力,这部作品得以更好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济南这座美丽的城市。《济南的冬天》不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济南的美丽与魅力,也见证了王泗原等学者的才华与努力。
济南因泉而美,因文而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王泗原则是这一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推手。他们的努力和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宋云彬与工农速成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历程
著名学者宋云彬,时任编审局一处处长,具体负责小学、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在1950年的历史节点上,他参与了语文课本第二册的编写并送请教育部审读。这段时期,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重点是提高青年和成年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为此草拟了工农速成中学的实施方案。
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让王泗原被教育部调走,未能参与出版总署编审局的普通中学教材编写工作。在编写工农速成中学语文课本的过程中,王泗原的名字也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管有观点认为王泗原“曾主编最早的工农速成中学语文课本”,但这并不准确。比王泗原编就课本早三个月,东北人民教育部就已出版了《国文》一册。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农速成中学课本则称为“语文”。
尽管王泗原在教育部时已经编成《工农速成中学国文(试用课本)》,但自他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后,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出版了该社的《工农速成中学语文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叶圣陶等先贤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风范让人印象深刻。宋云彬作为副总编辑,对王泗原的语文学才华颇为赞赏。而王泗原在教材编写上的独到见解和专注态度也得到了叶圣陶的肯定。
王泗原不仅是叶圣陶的老部下,更是他最信任的人。他的工作关系到全国的中小学生,只要是他看过的稿子,大家都放心。他是把守文字大关的一个守门人。他的慧眼和精湛技艺在挑选课文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从1950年到现在一直在中学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历经岁月的打磨更加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齐大月刊》是综合性学术刊物,只刊登少量文学作品,影响力有限。王泗原在1949年之前一直在家乡教书、办报,与老舍不曾相识。他选中了一篇没有单独标题的文章并赋予它一个“响晴”的名字,这篇文章后来成为了人们熟知的《济南的冬天》。这是济南的幸运,也是王泗原的慧眼所在。
宋云彬和王泗原都是语文教材编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努力和贡献让中小学教材更加完善,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再谈《济南的秋天》与《暑假中的齐鲁大学》
在多种选本中,《一些印象》第四章被赋予了新的名字《济南的秋天》。据我所知,最早的一版是北京大学教授佘树森编、百花文艺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现代抒情散文选》。这部作品被引入课堂,成为学生们领略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重要读物。
《济南的秋天》也被收入2016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七年级上册《我的四季》,成为第四篇章。这本课外读物由刘真福、陈恒舒、王本华等多位编审者共同编纂,旨在让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受四季的魅力,迎接充满期待的新学期。其中,《济南的秋天》中的一句“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无疑是赞美济南秋色的经典之作,被济南人广为传颂。
而在《一些印象》的第六章中,老舍回忆了刚到齐鲁大学时的暑假时光,独坐在校园石凳上的所见所想。这一章节被我与耀曦收入《老舍与济南》时,题为《暑假中的齐鲁大学》。此后,这一章节的标题出现了多种版本,如《齐大的校园》和《暑期的齐大校园》等。每个标题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
老舍哲嗣、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曾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发表演讲《老舍的山东时期》,提到“老舍在山东时期写了一批优秀的散文,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济南的冬天》”。他还特别提到与齐鲁大学有关的文章,包括《非正式的公园》和《暑假中的齐鲁大学》。从舒乙先生的表述来看,他对《暑假中的齐鲁大学》这个标题是持认可态度的。
对于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其原文朗诵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场景中。据描述,老舍口中的济南冬天是既寒冷又充满生机,有着别样的韵味和魅力。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独特景色和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济南的秋天》与《暑假中的齐鲁大学》都是老舍在齐鲁大学时期的杰作,它们不仅展示了老舍的文学才华,也让我们领略了济南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这些作品不仅值得我们一读,更值得我们在不同的季节里反复品读,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