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马街书会
宝丰马街书会,一场规模宏大且历史悠久的民间曲艺盛宴,被誉为“中国曲艺史活化石”。以下是关于这一盛会的详细梳理:
一、历史与地位概述
宝丰马街书会源远流长,始于元朝延年间,历经700余年的沉淀与传承。跨越元、明、清三代,它见证了中国曲艺的辉煌与变迁。2006年,它光荣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荣获“中国十大民俗”的殊荣和世界吉尼斯纪录。更令人振奋的是,在2024年,随着“春节申遗”,它更是走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传文本,成为全球瞩目的非遗代表。
二、活动特色展示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是宝丰马街书会的传统主会期。而到了2025年,活动的时间扩展至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为期一个月的书会盛况空前。在这期间,河南坠子、京韵大鼓、三弦书、评书等40余种曲艺形式齐聚一堂,呈现南腔北调汇聚一堂的壮丽景象。艺人“亮书”竞技、收徒拜师仪式、曲艺评奖等活动构成书会的核心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还首次引入了青海“花儿”民歌等新元素,为书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参与规模庞大
宝丰马街书会的参与规模相当庞大。在2025年,登记艺人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915人,年龄跨度从6岁至87岁,共设536个表演摊位。而观众规模更是壮观,单日最高吸引超过20万人,历史峰值达到30万人次。可以想象,麦田中人头攒动,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四、创新与传承并行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非遗文化,宝丰马街书会在创新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从2024年开始,书会采用了常态化运营模式,开启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的模式,突破了年度节庆的限制。还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赋能,如运用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进行数字化管理,结合AR技术提升沉浸式体验,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五、文化意义深远
宝丰马街书会不仅仅是一场曲艺盛会,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它以“天为幕、地为台”,展现了民间自发的聚集和群众扶老携幼赶会听书的盛况,充分展现了“曲艺源于民间、根在基层”的生态。通过数字化手段,书会打破了地域限制,推动了传统曲艺向年轻群体及海外传播,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宝丰马街书会以“永不落幕”为目标,通过传统与创新的交融,持续焕发非遗文化的生命力。这是一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民间曲艺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