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乡社区和谐善治工作格局(平安东莞社会治理)
平安文化浸润人心,德治滋养,东莞荣耀再现全国平安建设更高荣誉“长安杯”再获殊荣
编者按:平安,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近日,东莞市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这是对该市社会治理能力的极高肯定。将关注东莞如何通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聚力,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和谐善治。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东莞吗?在抗疫斗争的紧急时刻,东莞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一面。火锅店老板陈高林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热水、炒面、洗手间等便利设施,展现出市民的友善与爱心。在疫情防控中,东莞市充分发挥德治作用,迅速部署、精准动员,有效阻止了疫情扩散蔓延。
近年来,东莞市依托市域社会治理集成经验,以平安文化建设凝聚全民共识,打造新时期德治东莞模式。在这座平安之城中,良好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正在浸润更多人。以德治为依托,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者,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的践行者。
德治资源的“活”起来,是东莞社会治理的一大亮点。凤岗镇油甘埔小学将客家山歌引入课堂,通过艺术美育的功能增强凝聚力。东莞试点平安文化列入学校选修课,充分挖掘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德治教育。
除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农村和社区也是德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大汾社区,何氏大宗祠展示着历史传统和先进人物事迹,村志则系统挖掘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努力旨在发扬优良民俗家风,增加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
东莞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和平安更大公约数,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以德治强教化,使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平安价值理念得以赓续。
东莞以平安文化浸润人心,通过德治滋养市民的心灵。在这座城市里,“人人友善、人人平安”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通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五治”聚力,东莞正在向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打造和谐善治的特大型城市。德治之光照亮平安之路 东莞的德治力量与社会和谐治理纪实
随着放学的钟声敲响,校门口车辆涌动,人潮交织。一群身穿绿色马甲、手举红色彩旗的家长义工成为了维护秩序、保障孩子安全的守护者。在东莞的大街小巷,这样的场景时常上演,家长义工们被亲切地称为“平安使者”。
丁女士是南城阳光一小家委会的会长,她与其他家长义工共同协助学校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守护孩子们的安全。他们每天轮流值日,指挥交通,提醒过往车辆慢行,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安全通道。丁女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善良的力量。”
在东莞,道德的力量在浸润、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汇聚起越来越多的和谐善治能量。居住在江南社区的李胜明先生,作为“来莞乡贤”调解室的调解员,积极参与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他说:“一些小矛盾发生后,我们通过沟通和调解,避免了矛盾升级。”
江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倒挂“城中村”,房屋租赁、劳务聘用等事务繁多,基层矛盾问题纷繁复杂。警长陈放平介绍,为了提高“来莞乡贤”调解员的法律和业务素质,他们通过微课堂、普法人员授课等方式,加强法律手册的解读和案例剖析。为鼓励更多热心人加入调解队伍,还建立了激励机制。这些举措使得江南社区的矛盾纠纷数量大幅下降。
在东莞,家长义工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来莞乡贤则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依托为民服务的德治精神,东莞打出社会治理组合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象化。
除了德治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外,东莞的法院系统也在积极新的治理方式。在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法官们与特邀调解员们共同化解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商会会员们发挥乡音乡情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企业与务工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他们的努力不仅解决了矛盾纠纷,还促进了外来人口的互信互融。
东莞的德治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义工、来莞乡贤、商会会员等都是这一力量的生动体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安全成长,搭建起基层社会治理的资源之库,为推进平安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平安东莞社会治理:共建和谐,共享繁荣
在万江街道综治办、司法分局与东莞市江西赣州商会共同谋划下,赣州商会调委会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对涉及会员企业和员工的36宗案件,他们成功调处了31宗,展现了商会调委会的调解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除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东莞市江西商会还组建了一个专家库,其中包括商会律师、片区负责人以及各行业资深人士。这个专家库随时可以为商会会员和广大员工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平安文化建设的推进,进一步激发了商会企业和员工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商会和企业员工都成为了遵循平安行为规范的主体,积极参与平安文化建设。在东莞,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机制的推出以及企业平安文化“十个一”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和员工的平安文化意识。
为了培育全社会的平安文化理念,东莞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建成的70个平安文化公园和313个体验点,为公众提供了直观感受平安文化的场所。群众创作的1.5万多件文艺作品和开展的3.5万多场次平安文化活动,进一步传播了平安文化的理念,提高了人们的平安意识。
东莞将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发挥德治的柔性教化作用,提高全市人民的道德素质。这种独特的治理模式,激活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东莞之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在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东莞的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商会、企业以及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为东莞创造了更加和谐、繁荣的社会环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的报道,为我们揭示了东莞社会治理的成就和经验,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关注这座城市的进步。
平安东莞社会治理的成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建和谐,共享繁荣,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