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耐克
一、事件背景与耐克立场
在2021年春天的某个时刻,耐克与阿迪达斯等全球知名品牌,以新疆棉花涉及所谓“强迫劳动”为由,公然宣布拒绝使用新疆棉花。这一决定立刻激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抗议和关注。耐克公司在事件发生后并未做出道歉,反而其电商平台的广告语“凭本事放狠话”,被广大消费者解读为挑衅的态度。耐克长期以来将其生产线转移到越南、泰国等成本较低的地方,这一决策与新疆棉事件结合,使耐克进一步与中国市场产生距离感。
二、中国市场影响
耐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暴跌。在短短的几年间,其在中国的市占率从曾经的25%(2020年)降至了现在的15.3%。与阿迪达斯合计的市场份额也从曾经的43%锐减至现在的25%。特别是在双十一等重要的促销节点上,其销量下滑尤为明显。在激烈的竞争中,耐克失去了预售排行的冠军地位。与此本土品牌如安踏和李宁借势崛起,分别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的市场表现和营销策略,让耐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后续态度与应对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耐克开始转变态度。其CEO公开表示,“与中国脱钩是灾难性的”,并强调将遵守中国的标准。阿迪达斯也通过媒体释放缓和信号,试图挽回在中国的形象。由于新疆棉事件引发的消费者信任危机并未完全过去。中国足协、中超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公开谴责耐克的行为。由于消费者的持续支持国货热情不减,部分俱乐部在宣传中也删除了耐克的标识。尽管耐克已经有所改变和尝试缓和关系,但在华形象尚未完全恢复。
四、长期影响
新疆棉事件无疑成为耐克在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反映出国际品牌在处理政治议题与中国市场之间的平衡困境。耐克的例子也充分说明,消费者的价值观越来越重要,品牌的行为和价值观对消费者的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此次事件后,耐克的市场份额持续缩水,表明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越来越注重品牌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这也为其他国际品牌提供了一个警示:在中国市场,不仅要注重商业利益,更要尊重消费者的感情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