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福建高考作文
一、题目解读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引人深思,作家冯骥才的比喻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生命与时间的新视角。赛跑,无论是在运动场上还是人生旅途,都是对时间与路程的深刻体验。题目引导考生“时间有限与生命意义”之间的联系,这一命题极具启发性和开放性,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和感悟。
二、立意阐述
1. 时间与生命的辩证关系: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如何拓展精神的宽度和价值的厚度,而非一味地追求物质积累。这一立意的核心在于审视我们的人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价值。
2. 目标与行动的统一: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理想,克服困难,以此延展生命的意义。罗曼罗兰的名言为这一立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考生可以从个人经历或社会实例出发,论证这一观点。
3. 时代与个体的联结:部分优秀作文将社会热点如“共享经济”“高铁发展”融入其中,体现出创新创造对生命价值的提升。这一立意强调了个人与时代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个体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写作范例
正向立意:我们可以从张丽莉舍己救人、林书豪坚持篮球梦等实例出发,论证生命价值在于奉献与坚持。这些实例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坚守信念,实现自我价值。
思辨角度:我们可以对比“物质追逐”与“精神追求”,指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质而非量。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民族独特性”的论述,可以引申至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强调每个人应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真正的自我。
个人叙事:通过具体的生活经历,如克服恐惧、专注目标等,呼应题目中的隐喻,展示如何在生活中甩掉顾虑,勇往直前。
四、评价与讨论
命题优势:该题目富含哲理,开放性极强,允许考生从多个角度切入,展现自己的思考。该题目也极具启发性,能够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争议点:部分考生可能会套用“坚持理想”“生命意义”等通用主题,导致内容同质化。专家建议考生在写作时,需紧扣“时间”与“路程”的辩证关系,避免空泛议论,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满分作文亮点
1. 引用经典:如以“寄蜉蝣于天地”表达生命渺小但需努力的哲思,展现考生的文学功底和思考。
2. 时代元素:结合移动支付、高铁等中国创新案例,展现个体如何在时代中实现自我价值,体现时代与个体的紧密联系。
3. 情感共鸣:通过描述细腻的生活场景,如挑秧苗的困境,引发考生对“专注”与“舍弃”的思考,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富有哲理性和开放性,考查了考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优秀的答卷普遍具备逻辑清晰、案例鲜活、情感真挚的特点。在撰写作文时,考生需避免泛泛而谈或套用模板,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